说起来,我应该也算番(pan)禺人吧。小时候在外公外婆家住,在番禺市桥渡过了我无忧无虑的小学时光。现在长大了,经常到处去,回番禺的时间却少了。
家人说,很久没回去和外公外婆一起好好吃饭了,找个时间回来市桥吧。于是趁着周末,回来市桥,专门找了一家被众多饕餮食客推荐的酒家,外公是南沙黄阁人,听说在这个酒家可以品尝到来自南沙十四涌、十九涌的河海鲜。
所以,一起来寻找那些疍家水乡的旧时味道吧。
如果不是熟人带路,这家店真的不太好找,幸好现在有导航,跟着定位也能顺利找到。酒家就在市桥二桥南岸,一家汽车4S店后面,藏在巷子里,有一种大隐隐于市的感觉。
一进来就看到有个工作人员在洗禾虫,拿着一根线和纱网,用线来洗,是生活里累积下来的智慧。
而这个时间,最最最当季的,就是奄仔蟹啦!奄仔蟹,指的是来自咸淡水交界处,未经交配的处子蟹,肉比肉蟹鲜甜一点,油又比油蟹甘香一点,味道特别香浓。奄仔蟹分为青白黄黑4种,以黑奄最好吃,但数量并不多。一般肚脐白里透黑的蟹为黑奄蟹,白色的则为水奄蟹。
蒸好的必须趁热吃,打开蟹盖的一下,香味扑面而来,现在想起来,尤感觉唇齿回香。奄仔蟹每天都供应不多,价格也是时价,我们当时是159元一斤,一斤大约有三只。及时尝鲜,这个价格也算是非常厚道。
平时大家吃的可能都是个头比较大的竹节虾啊,也许不知道,要数“虾王”,可要数这个小小的曹虾哦。曹虾在咸淡水交界处生长,个子娇小,虾壳薄,煮熟后虾壳也只是稍微变红,有一种罗衣半褪的魅惑。
以前吃曹虾,一定是要回到乡下(南沙)才能吃到最新鲜的味道,因为曹虾不好养,几乎隔夜必死,没想到在市桥也能这么新鲜的虾,甚是惊喜。
当然啦,如果觉得剥小曹虾太麻烦,那么这道紫苏桂虾简直是懒人最爱,舌头灵活如我,不需要动手就可以咬出整只虾肉。桂虾比起曹虾要大,肉质更为结实,在紫苏的衬托之下,颇有大家闺秀的风范。
我也不记得我有多久没有吃到这么大的白饭鱼了!白饭鱼是小朋友最爱吃的吧,雪白雪白的一条,虽然有点软刺,但一整条吃下可以轻易嚼碎。这里与冲菜搭配清蒸,味道真的对得起“小清新”,这种淳朴的做法,也是疍家的特色哦。
新鲜的龙利,敢于挑战最简单质朴的清蒸,无需重口味的掩饰,吃的就是一个字,鲜!蒸鱼的酱油都有鱼的清甜,配白饭,麻烦给我再添一碗。
都说春鳊秋鲤夏三泥,现在已经是到了立秋而夏未央的时候,三泥最为肥美。我们挑了一条大的,做了两种不同的口味,清蒸的鲜甜,凉瓜焖的惹味。
三泥鱼是广东的叫法,其实就是长江流域的鲥鱼,据说它没有肠、胆、鳔,粤语把忘记拿走东西叫做“落低”,三泥鱼投胎时“落”下了肠、胆、鳔这三样东西,所以称为“三落”,叫着叫着就成了“三泥”或者“三黎”。
对我而言这两道绝对是黑暗料理,坦言我没有借来梁静茹的勇气,所以到最后不敢吃,如果评论破百的话,我考虑下次去的时候,直播吃禾虫,原条的!
以下是来自英勇的小伙伴的评价:
有很多鱼,看名字真的不能猜,比如说蛇更,蛇更不是蛇,就是一种细细长长,滑溜滑溜的小鱼,它和花鱼、白鸽鱼都是现在不多见的小鱼,多产于岭南的水乡,属于野生的鱼类,产量不多。野生的鱼,自然营养价值高,用姜葱煀,更是回味无穷!
虽然说每道菜都很好下饭,但不得不推荐两个非常非常非常特色主食!
奶鱼粥,这真的是小时候在家吃到的味道,奶鱼肉松软,含水量高,煮汤煮粥都会呈现奶白奶白的颜色,(所以叫奶鱼?)。市场上很少看到这种鱼,以前只有打鱼的亲友送来,我们才能尝到这样的鲜味。
另外一个推荐的就是鲮鱼线,这个可不得了,手工繁复,估计现在还会做这个的店家,真的是不多了。手打的鲮鱼,起胶后再压成面线,十分弹牙,浓郁的鱼汤加上几个香脆的花生,真的是一碗怎么够!
闲暇的周末,不想出远门,就到番禺来慰劳一下自己吧。
【店名】 喜运来酒家
该灵感墙已存在
3条评论
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