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武夷山北麓、“华东屋脊”黄岗山下的擂鼓岭,似乎被大名鼎鼎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地--武夷山水的所淹没,有一张旧船票,却未登上“武夷”的客轮,虽然有流泉飞瀑,潭清水碧的宜人景色,却没有“擂鼓鸣锣”的声势和游客涌入的喧嚣。
摄影/多年以后
擂鼓岭又名北武夷大峡谷,一条发源于闽、赣交界处观音关的岑源溪流,带着两岸茂盛的树林,伴着林中鸟儿的鸣唱,悠闲的从山谷穿过。
大峡谷为何取“擂鼓岭”,关于擂鼓岭名称的由来,流传这样的故事: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南阳刘縯、刘秀兄弟举兵反抗,要“复高祖之业”。一次兵败,刘秀率残部逃到大峡谷,与王莽追兵进行了一场大激战,鼓声隆隆,震天撼地,百十里外都能听见。后来,人们就把这里叫做“擂鼓岭”。
摄影/詹爱玉
峡谷虽然没有听到鼓声隆隆,却看到水花叠叠,瀑布,一不小心,跳入狭狭的小路,互相来个拥抱,打个招呼,而后欢声笑语向前,谁说窄道容易造成交通阻塞,我们可不会占着“车道”各不相让,不用交警,自动排队疏通水流,人类是否需要学习我们呢?
摄影/詹爱玉
走进大峡谷,游人稀少,碰到一对小女孩,又说又笑向我走来,甩开手大步走“T”型台,舞台两旁的芦苇跃跃欲试也想加入。
摄影/詹爱玉
竹林边的马,既无缰绳,又没马鞍,却安安静静的,是不是在思索?用他的呼吸、视觉、听觉、味觉与大山与峡谷进行无声交流与对话。
摄影/詹爱玉
芦苇也淡定,关不住的泉水,从山间的缝隙冲出来,从树林枝条里溜出来,从峡谷的高处奔来,是为赴一场秋天的盛宴。
摄影/詹爱玉
秋天的宴会,田野在忙碌,编织像白云一样恬静的、梦幻的彩毯,路边的稻田,像多彩的地毯,从田间往山上及天空延伸,金黄、深绿、墨绿、淡蓝组成,田园似乎是一张宣纸,任由大地随意着色与描绘。
摄影/多年以后
欣赏大地的绘画,心情像忘忧草一样,忘却世间繁杂,简简单单,四季生活,无论深山有多寂静,依然不忘灿烂开花,秋季结果。
摄影/詹爱玉
秋天来临,夏暑还未走远,峡谷爽爽的山风,携手凉凉的瀑布,把夏天的余威冲得一干二净。
摄影/多年以后
白玉豆滕编织的篱笆,给田野做绿色的屏风,是想告诉稻谷,即使有秋风,我也能为你挡凉意;即便你秋色浓厚,我依然藏在角落为你妆点一点绿。
摄影/詹爱玉
擂鼓岭属高大峻峭的武夷山脉,山成了峡谷的天然屏障,任其“擂鼓”声声,却依然游人寥寥,像藏在深山“公主”,没有遇上真正懂得她心愿的王子,她的容颜被泉水所浸润,在竹林中清风以抚养.....
摄影/詹爱玉
天空不知什么时候乌云集结,好像给远山来一场“擂鼓”般的暴雨,可没经过太阳的同意,不敢轻意下雨。
不一会儿,阳光直洒下山间,田野一片灿耀,阴云瞬时缩回一角。
摄影/詹爱玉
摄影/詹爱玉
水,从武夷山与黄岗山流下,山中常绿阔叶林带以及毛竹林,南方铁杉和黄山松的针叶林等众多珍稀植物,水是否带着植物的天然染料,为水中石头镀上一层丰富的色彩。
摄影/詹爱玉
寂静的竹林,山风也是安静的,树枝好似懂得竹林的心思,登上山顶,陪伴那空旷的山风。
摄影/詹爱玉
宽敞的平地,芦苇独占庭院,旁边的老屋任由芦苇满地乱跑,心胸像大树一样,留下点点光阴,任岁月在山谷徜徉。
摄影/詹爱玉
心情好,心态就好,“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进大门,仿佛循入另一世界,如这尘世间,不如意太多,何必纠结呢?放下烦忧,像弥勒佛一样,笑口常开。
摄影/多年以后
摄影/多年以后
大山如线条一样,顺势而下,铺地绿,勤耕作,建家园,回馈大山的是秋天的稻香与盛情的田园。
摄影/詹爱玉
擂鼓岭,擂鼓鸣锣,敲不出岭上喧嚣,却有闲的峡谷,静的屏障,恬的彩毯。
摄影/詹爱玉
除此之外,我还提到了...
铅山大峡谷--武夷山镇
避暑,休闲,亲水
该灵感墙已存在
Recommended amazing places just for you
发现更多灵感
3条评论
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