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它让我在旅行途中贪恋上那些颓败不堪的“废墟”。他们看似颓废的状态之下,很难抹去他们风骨犹存的“高逼格”,历史在他们身上留下的印记,成为了他们向每一位与他们有缘得见之人或娓娓道来或高谈阔论的最棒谈资,也许在若干年后我也会同这些颓然却又屹立着废墟一样,向我的后人讲述我一生的所见所闻。
一片青翠的生机也难掩历史曾经带给这座辉煌古寺的劫难 许伟华/摄
仍旧兀自屹立的“门” 许伟华/摄
不论是在山脚下,还是在半山腰,他的“颓废”都无法从我视线中消失,那种从痛苦中经历过挣扎和彷徨的姿态让我很难将他忘记。
放佛依旧生命鲜活的老砖 许伟华/摄
曾经拥有的4000多平方米的宏伟规模,曾经由二世达赖亲自主持修建,曾经的达赖喇嘛的第二夏宫,曾经的不可一世,曾经的气象万千,都随着岁月的年轮无情地被碾压,但是昔日的风云过后,如今颓然屹立的残破城墙铸就了今天的琼果杰寺。
这样的一位“老者”,需要我们的仰视 许伟华/摄
当静静站在半山腰,阳光的光影交错赋予了坍塌的院墙各种形态,他们此刻在阳光之下放佛被赋予了某种特权,在走到近处触摸这些砖块,曾经建筑这座寺院的造砖工人的名字还清晰地保留在风雨剥蚀过的墙面上,忽明忽暗之间的光影,配合着云影的移动变化,这曾经鲜活的历史似乎一下跳脱出来为我讲述。
瓦砾之中的坚守 许伟华/摄
废墟之中仍旧伫立在此的寺院大殿 许伟华/摄
遍布半山腰的一片废墟寒来暑往多少个春秋,唯一陪伴他们的一座主殿成为了现在唯一的“幸存者”向来往的过客讲述曾经的辉煌和荣耀。
陪伴·坚守 许伟华/摄
一块不大的匾额,隽秀的藏文书写着对这座寺院的赞美——雪域高原的拉姆拉措,有缘而虔诚的人才能一观拉姆拉措的盛景,这片土地之上的护法神女中豪杰,母亲班丹拉姆我们赞美你!这些看似晦涩的文字记录着人们对宗教的虔诚信仰,不仅是朝圣者众多的神湖拉姆拉措,更有藏族民众心目中至高无上掌握人类生死的无尚神明班丹拉姆,而万人向往的拉姆拉错不仅是寻找转世灵童的圣湖,更因为是班丹拉姆的寄魂湖更是受到无尚敬仰。
一尘不染的大殿 许伟华/摄
青灯古佛中的相守 许伟华/摄
佛殿之中,能让我有缘得见从第二世至第十三世达赖的讲经宝座;佛殿之外,远眺杰美朵汤山,在每年七八月份鲜花装点之下的神山成为了藏族百姓心中神圣的班丹拉姆头饰山;佛殿之上,半山腰的成片废墟在阳光之中仍旧兀自矗立,在废墟之中远眺班丹拉姆头饰山,那些只存在于历史中的况味跃然眼前。
映衬在一片生机之中的沧桑的主殿 许伟华/摄
神秘的微笑 许伟华/摄
一山、一殿、一废墟、一片艳阳让琼果杰寺在被岁月洗礼过后,仍旧泰然处之地呈现在来来往往的过客之前,没有过多的修饰、没有过多的粉饰,依然故我地“活着”,依然故我地向世人传达他曾经盛极一时的荣耀和如今落寞颓败但依然坚持的姿态。
从加查县城往北走崔久沟——拉姆拉措一线,过崔久沟,往西北方向继续走即到。
出琼果杰寺,可在警务站旁边住宿“琼果杰寺宾馆”,宾馆旁边还有简易餐馆用餐。
去往琼果杰寺途中,可以沿途穿越崔久沟,四季景色都有不同;参观完寺院,可沿途继续向前拜谒神湖拉姆拉措。
琼果杰寺
不收门票
乐途编辑:郭德硕是北京二爷 更新时间:2015.12.10
©版权声明:本文系乐途旅游网原创,该品牌主页客户及乐途旅游网共同拥有版权。转载应注明稿件来源:乐途旅游网品牌主页。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系乐途旅游网原创,该品牌主页客户及乐途旅游网共同拥有版权。转载应注明稿件来源:乐途旅游网品牌主页。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该灵感墙已存在
Discover this amazing place
Recommended things to do just for you
创建灵感墙取消
该灵感墙已存在
标题
我知道啦!
5条评论
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