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铛铛铛……铛铛铛……”,游人如织的布拉格老城广场上响起一阵清澈洪亮的钟声。仿佛一下子把一切都定格在瞬秒之间。鸽子不飞了,马车停下了,游人却步了,都驻足在老市政厅旁边的天文钟下用心聆听着那如歌一般的响奏。
游客在暖阳下走进中世纪的布拉格童话世界。摄影/Pinky
钟声诞生于1410年,沉稳悠扬。日夜萦绕在老城各种哥德式、巴洛克式、罗马式的中欧建筑中,在流光溢彩的一砖一瓦之间游走流连,记载着这座城历史背后的兴与衰,成为穿越六个世纪的岁月留声。
老市政厅钟楼,永远是游客必到之处。摄影/紛享樂
你一定毫不吝惜赞美这个以地球中心说为设计原理的自鸣天文钟。造工精致如天象仪般的天文表盘生动昭示着地球与浩瀚星际之间千丝万缕的永恒关系。最中心蓝色部分是地球的鸟瞰图,最顶部的蓝色区域代表超出地平线之上的天空,红色和黑色区域象征地平线之下的天空。
每个白天,金色指针的太阳装置会活动在蓝色天空上方;到了黎明或黄昏,太阳则活跃于红色部分之上,到了夜晚就会落到黑色部分。银黑圆球是月亮装置,代表月亮所处的相位,旁边还有一颗象征春分方位的小金星装置。
停下匆匆脚步,等待见识美妙独特的报时。摄影/紛享樂
或许你看懂了钟面上指针分针所示罗马数字的当地时间,但你可能不知道外圈黑底金色的诺谟图数字隐藏了数学变量值的刻度计算,标识着老捷克时间(即意大利时间)。
或许你发现了表盘的小金环上有天平、双子、射手等熟悉的星座符号,但你可能不知道它代表了黄道带,显示当日太阳和月亮每个时刻所行经各星宫的轨迹。
天文钟的每一分秒都暗藏天文和数学玄机。摄影/紛享樂
或许你会欣赏下面画了十二幅波西米亚人生活的日历表盘,但可能不知道它画的是十二个月份,就是所对应的黄道十二宫图。
摄影/紛享樂
部分剥落的外墙和铁丝围起的雕塑足以见证钟塔久经风霜雨雪的磨炼。六百多年来,它经历了多少次或增或补,或损或修,特别是1945年布拉格起义期间,德军用数辆装甲车纵火,把广场附近的建筑与天文钟上的木质雕刻和日历钟盘一起焚烧。以为它为人们服务的章谱就此终结,所幸经过维修复原,它又复活重现,至今仍走时准确。
天文钟与泰恩教堂都是哥德式建筑相互映辉。摄影/Pinky
墙上的雕塑也具特色。摄影/紛享樂
每到整点之时,天文钟前都会人潮聚涌,游客就如虔诚的信徒一样,期待见证动人心弦的神圣时刻。上方两个小蓝色窗户慢慢开启,右边代表“死神”的骷髅骨一手拿着沙漏,一手开始摇动手中的响铃,每三声为一段,耶稣的十二信徒依序现身,露面于窗口,最后以钟塔的钟响画上句号。
窗里拿着长矛的圣多默和手握剑和书的圣雅各。摄影/紛享樂
雄鸡的一声鸣叫,窗子关闭,报时钟声就会响起。摄影/紛享樂
虽然只是短短数十秒,但每个人心里都有不一样的感悟。有的人看着一分一秒的逝去,会慨叹时光的宝贵与有限;有的人听着死神的铃声,会感叹人生终归要面对走向死亡的终点,更应珍惜活在当下。
代表死亡的骷髅和代表快乐的突厥人。摄影/紛享樂
有的人看着门徒一个一个的转身,会联想福音中各圣徒的教义和故事如何给予着他们教诲;有的人看着“四种人”雕像,会反思自己是否也曾有过自负虚荣或贪心吝啬。钟面就如化成一面镜子,把人的内心都照射出了影子。钟声就如化成一声警铃,提醒着人应该时刻自省。
代表自负的使徒和拿着钱袋代表贪婪的使徒。摄影/紛享樂
传说为了保证世上不会再出现如此精美的钟,制钟师被下令灼瞎了双目。而且悲剧的结局是他死去的最后一刻摸了一下天文钟,从此指针不再转动,一直停留在那一刻。直到20世纪,真相才得以平反。原来那只是人民对政府不满所煽动的传说而已。
夜城中的天文钟,徒添一份神秘感。摄影/Pinky
“铛铛铛……铛铛铛……”,天文钟就是这样用时间见证历史痕迹。每天带着人们的期望一圈又一圈走着,守护了六个世纪的岁月,历尽洗礼的同时也见证布拉格一个又一个时代的繁华和消逝。它的韵味不亚于旁边那些在历史时光中打磨得依然色彩绚丽的欧式建筑,反倒是正因为它的存在,让人感觉穿越回到数百年前中世纪的中欧世界,惊艳难忘。
晚上的老市政厅钟楼依然屹立于夜空之中。摄影/Pinky
天文钟前售卖纪念品的小贩。摄影/紛享樂
该灵感墙已存在
Recommended amazing places just for you
发现更多灵感
3条评论
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