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定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为迅速审查,迫害被扣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和被俘的将士,在第四战区司令部驻地江西上饶,强占了众多的民房,经过改造,设立规模庞大的法西斯式人间地狱-上饶集中营,囚禁了新四军军长叶挺和新四军高级将领第三纵队司令员张正坤,军直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兼教育长冯达飞,军政治部秘书长黄城,组织部长李予芳等排以上干部650多人,以及从南方各省市搜捕来的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冯雪峰,上海各界慰问团团长吴大坤,中共浙南特委书记郑丹普,青年木刻家林夫等共产党员以及爱国人士回国抗日侨胞近100人,共计760余人。
摄影 魏采薇
在狱中,共产党员们秘密组建了党的支部,团结,教育,带领广大革命志士同灭绝人性的国民党宪兵特务进行了坚贞不屈,英勇悲烈的斗争,谱写了气贯长虹的无产阶级正气歌,近200名优秀共产党党员,新四军干部及爱国志士,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永远值得我们缅怀和学习。
摄影 魏采薇
为了缅怀在当年在上饶集中营牺牲的近200名革命烈士,上饶人民在当年上饶集中营旧址上修建了一座白色雄伟的建筑,这就是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而这座纪念馆的设计师赖少其同志,就是当年从上饶集中营逃生的革命志士之一。
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碑始建于1956年,重建于1959年,位于茅家岭雷公山中腰,座东朝西,高28.5米,呈正方形,其中碑座高7米,长宽各20米,正面刻有周恩来题写的“革命烈士们永垂不朽”九个镏金题词,东面刻有刘少奇、朱德题词;南面和北面分别刻有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委员会题文,碑底座刻有烈士纪念碑碑文。
摄影 魏采薇
上饶集中营的政训是从精神上折磨人,军训则是从肉体上折磨人。集中营的刑罚名目繁多,甚为残酷常用刑有“金”(针刺)、“木”(棍打)、“水”(灌辣椒水)、“火”(用烧红的铁板或铁条烫身)、“土”(活埋)、“风”(冬天肃光衣服站在室外让寒风吹)、“站”(铁丝笼)、“吞”(吞食跳蚤虱子)、“纹”(用绳索绑勒项颈)、“毒”(饭菜里放毒药)。另外还有花样翻新的操型:如“特别操”、“三点成一线”、“两腿半分弯”、“猴子抱桩”等等,不一而足,惨无人道。在上饶集中营里被敌特杀害和折磨致死的革命志士达200余人。
茅家岭监狱旧址位于信州区茅家岭村,原为上饶集中营禁闭室,是狱中之狱,故称“黑地狱”。内置铁丝笼、烧辣椒水用的大铁锅。
摄影 魏采薇
茅家岭监狱旧址位于信州区茅家岭村,原为上饶集中营禁闭室,是狱中之狱,故称“黑地狱”。内置铁丝笼、烧辣椒水用的大铁锅。
摄影 魏采薇
茅家岭监狱多人禁闭室。
摄影 魏采薇
刑讯室,是对革命志士刑讯逼供的地方。被俘革命同志经过苦工劳役后,其中革命中坚分子送来此处受酷刑,内置老虎凳、烙铁等刑具,旧址建筑为茅草棚,面宽9米,进深3米。
摄影 魏采薇
皖南事变使叶挺蒙受不白之冤,身陷囹圄。
摄影 魏采薇
摄影 魏采薇
在集中营的斗争中,影响最大的是两次越狱暴动。
摄影 魏采薇
上饶集中营茅家岭狱中革命烈士生前集体创作了《重建好河山》等慷慨豪迈的诗篇,“重建好河山“写到”皓月照九 州,光芒透栅栏,有朝风云起,杀敌保河山,青年遭摧残,有朝除无道,重建好河山。寒光照饶州,缧绁信江南,壮志永不消,意气贯灵山。”
如今,这些诗词已成为上饶集中营宝贵的历史财富。
摄影 魏采薇
纪念馆高大巍峨,其陈列全面展现了上饶集中营的革命志士们的斗争史迹。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题词:
周恩来题词:“革命烈士们永垂不朽”刘少奇题词:“烈士精神永垂不朽”每年要接待数十万前来瞻仰者。每年有无数人来瞻仰缅怀烈士事迹,学习烈士爱国主人崇高精神。
摄影 魏采薇
该灵感墙已存在
3条评论
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