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的釜托寺位于釜托山上。
在朦胧的夜色中沿山路扶摇直上,在冲上一个奇陡无比的大坡后,终于有一片平缓的空地,远远的看到了釜托寺幽暗的灯光。
釜托寺内的宾馆叫“菩提竹苑”,这是一座具有四合院风格的三层建筑,一层为接待室、心灵讲堂、客堂、素菜馆。二、三层为装饰典雅的标准客房,环境舒适,清幽雅致。
客房与斋饭早已订好,工作人员与厨房一直在等待着我们,办理好入住手续,美丽前台“丁丁”,大家把行理放入房间,然后到一楼餐厅用素斋。
菩提竹苑的素斋据说原材料均采用当地山野之中土生土长的植物果蔬,是天然的绿色食品,而且大厨们的技艺超群,素食非常美味。
吃素本是出家人与信徒长养慈悲心的习惯,但现在也成为了一种社会时尚,因为它可以养生、美容。
哥最早吃寺庙里的素斋是十几岁时跟妈妈在镇江的金山寺,感觉素菜荤做,也好吃!
多年来,吃过好多名山名寺的素斋,普陀山,南普陀都不错,但海南南山100元一客素斋的就物有不值,只能以功德来论了!
斋菜上来,由于舟马劳顿,过度饥饿让大家顾不得风雅,美味一到,如风卷残云之势,一扫而尽!
吃饱喝足之后当然就是洗浴,喝茶,聊天,然后在这静寂的大山的寺庙中安然入眠……
迷蒙中听到一阵阵有节奏的击板声的轻悠飘入梦中,半梦半醒……
楞严咒过后,和着笃!笃!笃!的木鱼声,隐隐传来婉转悠扬的《大悲咒》,因为特别喜欢齐豫版的大悲咒,虽然一句也听不懂,但就是莫名的喜欢。
听到釜托寺和尚的早课诵的是大悲咒之后竟然立刻就产生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一直有早起的习惯,却从没有在寺院中生活的经历,更没有见识过僧人们的早课。只知道晨钟暮鼓四字概括了寺院生活一天的始末,而且僧人的一生都是伴随着悠悠钟声度过的。但寺院中并非早晨只司钟,晚上只敲鼓,而是“朝时先钟后鼓,夜晚先鼓后钟”。那神秘、肃穆、警策的钟声在寺院的上空回荡过后,新的一天开始了。
僧人们在钟声中完成洗漱,在鼓声中进入念佛堂站班。
关于和尚们的早晚课诵,有好多种说法,但我最喜欢也最能接受的说法是:
早晚课诵的时间,安排在一天中容易生起烦恼的时刻。
如朝四时的乱梦,暮五时之昏沉。
故以楞严震梦魇;以警文驱昏沉。
一日修行,到了夜晚,先鼓后钟,唱祷祈文。祈法界有情,早成正觉,钟接板,所为止静。亦即熄灯的信号。
从寺院内可以直接上到釜托山顶
起床、洗漱、更衣,背着相机出了房间,循经声而去。
站在古刹大门口举目四顾,只见周围群山壁立,层层叠叠,寺院为大山环抱,中间一汪洼地,状若锅子,佛殿居于巨树竹海之中,宛若“架釜之托”,果然名不虚传。
拾级而上,修竹成荫,满山翠绿山花;远远望去,寺院顺势依山而筑,紧凑幽深,前有殿宇高敞,后有佛塔巍然;旁有小溪潺潺,中有壁照挡路,大书一个“佛”字尤为醒目。
壁照后有数棵巨树直冲云霄,宛若迎宾罗汉侍立门前,迎候客人。
庙里有几棵四、五百年的柳彬、古松,其中最大的一棵,已经拦腰断了,寺里怕古树再有危险,在断树上绑了一根高高的避雷针。
釜托山“十里竹海,百丈云彬,千年古刹”一点不假之称。
慢步上行,一片开阔的小广场,钟楼、鼓楼两边相对的立着,华严殿、大雄宝殿豁然眼前。
最上方是新建的佛塔,还在装修之中,站在佛塔二楼,不大的寺庙,一览无余。
和尚们的早课已经结束,梆声响起,僧人们身穿“海青”(拜佛袍)列队进入斋堂,维那举腔,众齐念供养咒之后再开始默默用斋,斋堂寂静无声!
宋代司马光在游寺院时见此情景,曾经发出“三代礼乐,尽在其中”的赞叹。
僧人饭后,我们这些游客与居士就可以去吃饭了。
釜托寺的早餐没有价格,客人“随喜”,厅内有个随喜的箱子,百元不多,一元不少,随喜随缘,丰盛管饱。
早斋过后、因为今天有上海来的一家人请寺院里做佛事,所以僧人们各司其职开始忙碌起来。殿堂前的小广场已经被清扫的一尘不染,香烛缭绕,整个寺院早已是清净庄严。
僧人们应该经常做这样的法事,家伙什齐全,业务熟练,不一会,准备工作就齐备了,主持的大和尚是我们江苏人,造诣很深,听说这个寺院有今天都是他的功劳!
普通人的放生经常见,有慈悲的善心,许自己一心愿,随时可为之。
但寺院里的放生可不是个随便的事,有专门的仪轨,我们今天全过程的观礼,虽然看不懂,也听不懂,但觉得很神圣,很虔诚,大家真的是长见识了。
回来后我百度了一下,想简述一下让自己和大家都明白,可真的很复杂,怕亵渎了神明,没敢瞎弄,发个链接,有兴趣的水友们可以自己研究一下。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gAMfB2BVmZM12Bxa4aalStMx2P7TLKxOHg2_AX68mo64vgnmNp6tnhBGxG6H2IOx6QVX9p6kfVUKmpr_0JAcdK
法事开始后,观礼的有我们一伙,还有只宠物小狗,它偶尔专注的样子,认人觉得确实所有生命真的都有灵性,在佛主慈航普渡的船上也有它们的位置。
宗教就是有这样的魔力,他让无数人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多少烦忧化为乌有。“平常心是道”是佛祖悟道的收获,僧尼与信众们在看似平凡的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醒悟人生,解脱凡尘的烦恼。
是的,我很喜欢轻醉的感觉,那种晕晕晃晃又不倒的醉醒之间!
当美好被现实一次次伤害,慢慢的,我们不由给自己罩上了厚厚的保护层和一个个精彩的面具。
在烈火烹油的生活里,面具下面的我们已经不知道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或许在哪一个轻醉的寂静的夜里,眼角滑落的那滴冰冷的泪珠会提醒自己,我们丢失人生最珍贵的东西。我们从滚滚红尘中来到这遥远大山中的精致小庙,是追逐梦想,还是寻找那早已遗失的纯真几许?
过往的春花秋月中,有歌、有诗、有肉、有酒,有醉,有醒!
僧人们又在大和尚的带领下诵起了大悲咒,别人闻是经,我却听着是悦耳动心的佛乐,如闻仙音,让身处红尘凡嚣,心里浮燥万分的凡夫,顿时安静下来,这从天外飘来的天籁之音,有如山林间汩汩流过的溪水,让神思变得澄澈而宁静,世俗尘缘的感叹和无奈顿时消弭,佛与尘世的清、净和音,是对灵魂的洗礼。
太阳跃过大山,金色的阳光穿过山头茫茫苍翠的竹海,洒向整个寺庙,一片金黄!
一花一世界,一念一尘缘,往事如烟!
此时,能在迷醉的红尘中醒悟片刻,回首旧事前缘,山终于依然是山,水依然是水,一声轻叹,抛下镜中繁华……
迎着金色的阳光,伴着还没有散去的晨露,我们挥手告别,再次回复到“微醺”的红尘不归路上!
除此之外,我还提到了...
釜托寺
素斋
菩提竹苑
该灵感墙已存在
Recommended amazing places just for you
发现更多灵感
3条评论
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