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翠是聊斋里的美女,蒲松龄先生取名灵感不知道是不是来自翠鸟的空灵,听到几声清脆鸣叫,美丽的精灵已经从水面一掠而过,来不及看她的身影,已经掠着小鱼儿远去。翠鸟的迅疾和狐仙小翠的轻灵也许有相同之处,蒲先生的灵感大概来自于此。现实中让我们去关注这美丽的鸟儿的应该是缘于我们的小学读过的课文《翠鸟》。
摄影/安心
文中写: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摄影/安心
中国人爱鸟古而有之,从国画中的花鸟图可以看出一二。羽毛美丽著称的翠鸟,更得到人们的喜欢。背上、尾巴上的羽毛在某种角度的光线照射下,会发出翠绿色的光芒,即使羽毛掉落了也不会褪色。爱鸟有喜欢鸟儿自由自在在枝头欢唱的真爱者,有囚鸟养之的伪爱者,更有取鸟性命,得其羽毛作为装饰的残害者。中国的王室奢华而极致,从明、清时代起,宫廷中就使用翠鸟的翠绿羽毛做画屏的配色,皇后带的凤冠上也用翠鸟的羽毛做衬底,这些可以在故宫博物院、颐和园、定陵、长陵等宫殿内的摆设中看到。这点跟现在用动物皮毛做衣服相同,人类文明逐渐不提倡这种把痛苦加在其他物种上的审美。
摄影/安心
我自小喜欢运动,因而对于飞翔的鸟儿有一种天然的喜欢。莱特兄弟爱飞翔的竹蜻蜓而发明了飞机,我只会爱鸟而拍鸟。初拍翠鸟,是在北京的柳荫公园。一个野趣盎然的小公园,两只相亲相爱的翠鸟在春天谈情说爱,一起养儿育女。
摄影/安心
它们在水边堤岸的沙坡上用嘴凿穴为巢。巢室为球状,直径为16厘米左右,每年4-6月产卵,每窝产卵可达4-5枚,公鸟母鸟轮流孵化。出壳的雏鸟生活在铺着鱼骨和鱼鳞的婴儿床上幸福地得到父母的喂食。由于该鸟嗜食鱼类,所以人们又称它为“鱼虎”“水狗”和“鱼狗”。
摄影/安心
翠鸟有林栖和水栖两大类型。林栖类翠鸟远离水域,以昆虫为主食。我在北京、上海、福建、江西、安徽看到的翠鸟的大多属于水栖的一类,生活在淡水域中,喜在开阔的池塘、沼泽、溪边生活觅食,食物以鱼虾昆虫为主。常常静栖于水中蓬叶上,水边岩石的树技上。眼睛死盯着水面,一旦发现有食物,则以闪电式的速度直飞捕捉,而后再回到栖息地等待,有时像火箭一样在水面飞行,十分好看。因而拍摄水中捕鱼的翠鸟是爱拍鸟类摄影人的最爱。
翠鸟捕鱼立水,尼康D5+80-400镜头 摄影/安心
翠鸟行动异常迅疾,捕鱼也是很难判断它的入水位置,因而拍摄者很难预设自然捕食过程。诱拍基本是拍摄者常态。现在中国的鸟类拍摄全国各地有许多拍摄鸟点,有专业鸟导给拍摄者提供及时的鸟情信息。合理的喂食,能保留这些鸟类的自然习性,最怕鸟导为了牟利,过多喂食吸引拍摄者,长此以往会影响鸟儿的自然求生能力。许多事情都存在争议,一切从真正的爱鸟出发,自然能做到恰当。
喜欢翠鸟捕鱼立水舞翩迁 摄影/安心
背部立水,水花四溢 摄影/安心
摄影/安心
腹部金黄羽毛,水花映衬下分外妖娆。
展翅捕鱼飞翔,尼康D5+适马150-600 摄影/安心
摄影/安心
适马150-600的镜头的确如传说中的速度有点肉(对焦速度慢),光线不足时拉风箱着实难过。抓拍的瞬间画质还是不错。
摄影/安心
为了能锁定翠鸟的捕鱼范围,圈子中是喂食的鱼儿,这样锁定圈子自然就锁定了翠鸟捕鱼的全过程。翠鸟是捕鱼能手,我们一眨眼间它就捕捉到鱼儿了。所以我们看到的捕鱼瞬间精彩美图基本都是这样的诱拍而成。有些翠鸟在水中捉鱼的精美瞬间,那些是在透明鱼缸里的拍摄。国人的聪明才智在摄影的创意上也真让人叫绝。
摄影/安心
翠鸟鱼儿吃多了,自然会张嘴吐鱼骨头,张开的嘴里吐出小红舌头着实可爱。
摄影/安心
再发几张我在宏村湖面自然环境中拍摄的翠鸟,飞离枯荷一瞬间。
拍鸟经常无数张,只能选其中一张 摄影/安心
摄影/安心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初春的水面上翠鸟捕食忙,倒影在波光潋滟中沉醉。
摄影/安心
这宏村的翠鸟和拍摄者的合影,就是当下我们摄影人和鸟儿的关系。如何保持良好的距离和拍摄习惯,就能让鸟儿离我们很远但也会很近。否则哪天这些我们所爱的鸟儿只能活在我们的图像中,那我们跟叶公好龙中可爱的叶公有什么区别呢?
该灵感墙已存在
Recommended amazing places just for you
发现更多灵感
3条评论
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