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在这个季节是白茫茫的一片,凛冬已至,4200m海拔的苦寒之地除了公路上的车来车往,看不到生机。雪覆盖在这片土地上已经很久了,表面形成一层硬壳,脚踩在上面嘎嘣嘎嘣。这里已经非常靠近三江源头,通天河由自然保护区,蜿蜒数十里,流入石渠县境内,始称金沙江。
“石渠”这个名字听上去很像“红旗渠”,岂不知这是“色须”的谐音,系藏语,意为浅而多石的河流(指雅砻江)。《冈仁波齐巡礼行记》中把这里叫做“僧侣之城”,描述县城人行道上尽是着红袍和尚,最好的酒店里住着的高僧大德日夜诵经……
县城六公里之外的色须镇,建在水草肥美的湿地旁边,同样是一个僧侣小镇,我们到达时已是正午,学校放学,少年们挎着书包,正在回家的路上,当我用镜头对焦的时候,他们机智地用书本挡住了脸。
上次路过色须寺时,发现这里有古风,戴着斗笠的和尚骑着驴子,三五一组,频频在路上出现。色须寺每年的辩经大会吸引着八方学子,如果在大会胜出,会获得“格西”学位,对于出身贫寒和尚来说,这相当于中了进士,从此寄身高僧之列!
在小镇上停留片刻,或多或少找回些200年前拉萨街头的样子,过往行人中几乎看不到一个汉族人,除了僧侣,更多的是着民族服装的藏族人。从几位擦肩而过青年的胸前,注意到了到了圆圆的标志,猜想那肯定是某个学院的校徽。
近两个世纪以来,石渠县佛教人才辈出,也吸引了大量从卫藏山南来的学子,法王晋美彭措也在距离色须镇不远处的江玛佛学院学习过很久。
色须寺远不及格鲁派八大寺那么有地位,却是次仁君见识过所有黄教寺院里学风最浓的。种种因缘累加,拉萨已不再是西藏法域中心,那些才华横溢的学子铤而走险,来到这更高更冷的雪原,寻找施展才华的机会。
色须寺全名“西康色须寺大乘成就院”,始建于1700年,创始人“嘎居·洛桑确丹”本是拉萨色拉寺高僧。300年后,已传至第三十七任总法台赤巴仁波切,他重视发掘培养佛学人才,多次亲赴印度请高僧大德出任色须寺佛学院授课堪布,寺内现有15位活佛、20位堪布、30位格西,藏区200多所寺院来的1000多位学僧在此学习。
从停车场进入色须寺内,被最耀眼的强巴佛大殿所吸引,听说里面供奉18米高的弥勒佛像,走近一看,佛殿大门紧锁,只好围着转了几圈,站在广场白色石象之下,山巅冷风卷起阵阵白灰向我袭来,只好迅速撤离!
北边的极乐经堂大门虚掩,殿内空无一人,座垫留下一排排黄色法帽。登上木楼梯,迎面碰见正在摆弄平板电脑的小沙弥,双手合十打了招呼后,他笑眯眯地要求带我到处参观一下……
极乐世界经堂(解脱大乐洲)供奉着西方三圣像和八大菩萨以及莲花生大士和宗咯巴大师等佛像一千多尊,玉树大地震对寺院会坏严重,印经院、高级格西佛学院、大经堂、藏医院、慈善院、招待所和食堂都是这些年在震后重建的……经过廊下看到了历届毕业生的大合影,年轻的面庞,表情笃定,在这里结束学业的年龄,看上去和当代大学生不差上下!
走到房顶,小沙弥指着广场说那里有色须寺最为珍贵的东西,顺着他的指尖望去,看到了那尊细长宝灯形状的金塔,正是刚才避风的地方,那里珍藏着宗喀巴大师的一块儿舍利。
在诸多教派之中,格鲁派整体感很强,内部没有分支,宗喀巴大师后来的宗教改革十分成功,也很彻底,他总结出来的教学系统理论,沿袭至今近700年之久,且没有争议。不得不惊叹,这位大师的存在是整个藏区的传奇!
除此之外,我还提到了...
江玛佛学院 色须寺
酥油糌粑
温泉 旅拍
香线
帐篷 房车
1、高原地带,紫外线强烈,注意防晒;昼夜温差较大,注意保暖
2、驾车雪天出行,防滑链必备
3、访问寺院请注意藏传佛教参拜礼节
4、尼玛次仁:久居丽江旅行达人,翻译,文图双修,著有《冈仁波齐巡礼行纪》、《仏教東渐》,微信:onsen2011
该灵感墙已存在
Recommended amazing places just for you
发现更多灵感
3条评论
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