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我要去看看兵马俑,上次去看已经20多年前的事了。
西安的张总经理先是没吭声,然后就不断地介绍给我西安其他一些(新的)看点,还说可以陪着我。他疑惑地问我,兵马俑你不是看过了吗?我说那次看吓了我一跳,文艺点的词汇叫“震撼”,我喜欢看老一点儿的,公元前你们陕西人民了得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呀……
我还是坚持要去兵马俑。张总说那那那那那我陪你去吧。张总那那那那了半天我是明白的,西安人民陪同外地人去看兵马俑的次数和他们吃泡馍的次数差不多,就跟北京人陪外地亲戚朋友客户去八达岭长城一样,有点腻。我说您那别费心,既不让您陪也不让你的部下陪,我自己去。
秦兵马俑一号坑标准像
从西安去临潼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很方便,火车站有直通车,几分钟就一趟,而且路途也不远。相比从北京城到八达岭长城容易多了。
张总客气,派了个车送我去。
一路上总能见到些男男女女举着小纸牌牌在路边晃悠,纸上写着“导游”两个字。我想了一下,找了一个少妇导游,120元,陪我去看那些站了两千多年的男人们。
到了地方我对导游说,你待会儿别只给我背诵导游词啊,说点儿“外传”、“传说”、“野史”之类的。她问我为什么?我说总不能和租个讲解机一样吧,而且二十几年前我来过,听那时的……那时有“讲解员”给讲。她笑了。我问她笑什么?她说那时她还在上幼儿园,和她现在的女儿一样大。
秦兵马俑——战袍武士俑
秦兵马俑一号坑
秦兵马俑一号坑
与二十多年前相比,停车的地点与景点拉开了很远很远很遥远的距离。进、出各行其道,无论进还是出、特别是“出”沿路的两边全是旅游商铺,一个挨着一个站得比兵马俑还紧。门票的价格从当初的5元钱已经飙升到了今天的150元。
当我进入到一号坑的大厅时,那种群体的威武、那种历史厚重的气场重新给了我“震撼”。虽然是俯视那些兵俑,但他们刚毅面容却似迎面扑来,双眸好像也充斥了穿越岁月的目光。同时,我也发现过去的记忆其实已经模糊了。岁月真的能把我的记忆打成浆糊,也把我的皮肤从青春润滑雕刻成如今的花生皮。陶俑们可能没变,或被修复得、或被拂尘的鸡毛掸子打扮得更加青春细腻。是啊,二十多年对于人生已然不短,可对于已经昂首伫立了2000多年的、本来就年轻英武的“勇士”们,二十多年算个屁呀。
二号坑的勇士
等待苏醒
在一号坑的大厅的后部,对兵马俑的发掘、修复工作依然在延续,这种工作成为了展出的一部分。人们好像在那里正在唤醒历史。
你可以看到工作人员轻轻地剥离历史的黏土,小心翼翼地标记岁月的破损,一丝不苟地弥合沧桑的残片……他们直接触摸着历史,抚平岁月留下的创伤,让人有种与历史直接交流的感觉。
拨开两千年的尘封
你是否还记得那个轮回的我
为了你的脖子……
那些被修复的兵俑马俑分门别类地摆放着,能站着的站着,站不了的躺着趴着。站着的可能没有头,躺着的却可能是四肢健全,令人忍俊。
那些站起来的、头颅高昂的、而且四肢齐全的兵俑,就好像是刚从战地医院动过手术的伤员,身上袒露着战斗的伤痕,等待进一步的康复,盼望着再次步入浩荡的阵列。
一位清洁工匆匆走过
似乎马匹更能经得住恶劣条件的考验
没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我已经完全记不清上次去兵马俑博物馆是否看见了铜车马,应该是没有。铜车马出土于秦陵的西侧,兵马俑在秦陵的东侧,而且前者出土的时间比后者晚6年左右。铜车马出土后修复就用了8年多的时间。
这乘铜车马不仅展现出2000多年前华夏民族精湛的制造工艺水平和艺术水平,也在说明先民们骨子里早就存在着、今天我们重新提起的“工匠精神”的基因。
铜车马发掘现场的图片
铜车马正面图
逛得久了,觉得口渴得很,就去买了两瓶水。我递给导游一瓶,并跟她说这水真不便宜。导游说这里的租金高,只能卖贵些。我嗯一声说:秦始皇有两个万万没想到。第一个就是他没想到他的大秦会那么短命,他儿子胡亥没几年就把江山和性命全丢了。第二个万万没想到……我对导游举了举手中的水——没想到他死了两千多年后,这周围那么多老百姓都靠他吃饭了,包括你。导游乐得跟朵花似的,她说我们这里流传着一副对联,叫作“翻身不忘共产党,致富全靠秦始皇。横批:感谢老杨”。老杨就是1974年打井一不留神二不小心发现陶俑的农民。他的意外发现引发了国家对兵马俑大规模的考古发掘。
兵马俑景区里的“兵马俑留影景区”
大大小小兵马俑
按“兜”卖的兵马俑
该灵感墙已存在
Recommended amazing places just for you
发现更多灵感
3条评论
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