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驴友提及武功山,赞;看朋友圈武功山图片,美。“武功山”?山名“武功”?会不会同音异字另有雅号?待到确定要跟上一支户外小分队亲登,才确认,山名正是“武功”不假。
图片来自同行驴友
图片来自同行驴友
图片来自同行驴友
天刚蒙蒙亮,从龙山村二字头进山,午后,便到了营地发云界。走走看看,倒也未觉如何辛劳艰苦。一路所见,似乎跟“武功”无关,只觉秀美无比:自下而上,先是茂林修竹掩映下,叮咚哗啦的溪流,蜿蜒欢蹦而下;再是漫山茅草掩不住杜鹃艳红,数棵翠松点缀其间;及顶,一望无涯浩荡起伏的,是绿海草甸,唯开阔纯粹可形容。
图片来自同行驴友
图片来自同行驴友
图片来自同行驴友
一支队伍蛇行于既定线路,才刚气喘如牛“吭哧吭哧”登上山头,又要双腿发抖颤颤巍巍步下山坡,如此上山下坡,似乎总在重复,只有坡长、陡幅、转向的不同。如果不是途中壮丽的日出、四望梦幻的绿涛,以及近在咫尺却隔深壑对面山梁移动的五彩人线,依我老牛拉破车般的肢体感觉,真要下撤不前了。且行且喘且嘀咕:貌似柔美的武功山,莫非真有武功,正悄没声息,却强力吸耗我的精神气力?
图片来自同行驴友
图片来自同行驴友
图片来自同行驴友
在反复的上山下坡晕头转向中,好汉坡到了,考验好汉的时候也到了。
图片来自同行驴友
图片来自同行驴友
图片来自同行驴友
我能感觉到,副队一直在我身旁或身后,默然陪伴目送鼓励;我也能感觉到,汗水在眼皮上、脸面上纵流,也在前胸后背肆涌,将衣服浸泡;我更能感觉到,猎猎凉风肆意调戏我的衣帽。名曰好汉坡,实为窄山梁,它以嫩绿肥美的柔草魅惑,却指派冷风来挑衅,耸拱脊背来颠覆,沉默着,却明示着不容商量的强势、蛮横,甚至攻击——这正是它武功所在?
其时,身边一直人来人往,窄路相逢,赞叹声与喘息声不绝于耳,仿如山中集市,只是我腾不出精力去关注。我也并不清楚山脊两边诱人的草绿与妖娆的山线,我不敢偷眼,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必须聚焦杖尖与脚底,心中始终警觉:踩稳脚下每一步,坚持住,其他都要不管不顾。
图片来自同行驴友
图片来自同行驴友
图片来自同行驴友
面对山的强势与挑衅,我以我全副身心应对,丝毫不敢懈怠。不可否认,在我与山的抗衡僵持中,激发了斗志,锻炼了韧性,不可否认,我也渐渐有了些功力。
图片来自同行驴友
图片来自同行驴友
图片来自同行驴友
好汉坡下,补充些水分与食物,却不敢贪图美景,不能歇憩太久,因为先头部队早又起程,因为领队在对讲机里下指令:前方绝望坡,更陡更险,得抓紧赶路,不可掉队太远。
图片来自同行驴友
图片来自同行驴友
图片来自同行驴友
刚上绝望坡那会儿,还能跟下坡驴友打听情况,还能说点自勉勉人的鼓励话。但很快,不自觉地将嘴巴紧闭,将目光收回,强烈感受到,自己的身子越来越沉,每上移一步,都要咬一次牙,都要凭借手杖的牵拽。关键是,80多度的陡坡,虽有先行驴友踏出的灰黑浅坑可择踏,可眼前除了别人的脚后跟,便是张嘴就能啃到的草与土。更要紧的是,非全神贯注不可,稍不留神滚下去,那真就只剩下绝望:绝望坡路,仍是山梁,山梁两边的草坡,直下谷底,满满一坡,除了草还是草,休想有一棵树一块石,可供牵挂,可供攀抓。
图片来自同行驴友
图片来自同行驴友
图片来自同行驴友
一两小时的苦捱,终于夺下绝望坡,虽四肢颤抖酸痛,也总算完好健在,而武功山的功力,算是领教得真真切切——别被它10万亩高山草甸所蒙骗,人啊,你去亲身体验,那“自古华山一条道”的唯一徒步路线,那窄而陡的山脊路,不正是它大显武功之处?人啊,如果你一定要造访登临武功山,没有一点轻功内力,可别贸然出动。
图片来自同行驴友
图片来自同行驴友
图片来自同行驴友
两天的武功山徒步穿越,以最高峰金顶为终点,之后可乘缆车下山。这金顶,驴友宗师徐霞客,曾留宿一晚。徐霞客游武功山10日,对武功山的赞叹,一一记录在《江右游记》中。
图片来自同行驴友
图片来自同行驴友
图片来自同行驴友
现代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虽非久远的冷兵器时代,可我们的精神NDA中,仍有尚武情结,仍有一颗诗心——不管会不会写诗,仍梦想仗剑走天涯。这就难怪,巍巍武功山上,人流如织,摩肩接踵。肩负背囊双手持杖的驴友——现代徐霞客,虽几要被武功山的武功打败,却仍要与之比试较量,测测自己武功几何。
图片来自同行驴友
图片来自同行驴友
图片来自同行驴友
该灵感墙已存在
Recommended amazing places just for you
发现更多灵感
3条评论
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