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台北的奇妙在于,那么古老又那么复兴,新与旧,传统与摩登它都不或缺,游这里需要好好感知它的两极端。
这个岛自当年大批量国人迁入发展,最开始是什么模样,很多地方至今还是老模样。当内地以日新月异的速度高速发展,台北的一些老区却始终以旧颜扎根“冥顽”不化。
大概有的地方实在太“老旧”,以至于我的妈妈第一次到台湾老区时简直大失所望,她感觉城市一夜回到了解放前,这不就是倒退了几十年的内地二三线城市模样吗?
可是这也正是这座城市吸引我的地方。这些历史的斑驳更让我清楚触摸到岁月在这一层层打磨的年轮。皮子虽“老”,“芯”却活力十足。 而若想感受老台湾昔日风华的话,一定不能错过的是大稻埕和迪化街。
大稻埕在台北历史上,是清末台北三室街之一最繁华所在,直到现在也是台北人怀念所在。
“大稻埕”,这个老地名就像北京的“呼家楼”、“灯市口”……一样,在城市的发展中逐渐淡出舞台。如今这里今天的大稻埕已经不算是台北市的闹区,俨然是一座旧城,老屋、旧道虽然迟暮,却干净整洁,帮你回忆和发掘那些埋藏在时间里的故事。并完整地保留了许多古老的中药房、南北干货铺、茶叶、布匹店等等。
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见证昔日风华以及一年一度热闹非凡的年货大街——迪化老街。老街的建筑绝大部分都是长条形、东西坐向长纵深的店铺,外观融合了闽南和西洋建筑风格,楼下为店铺,店铺外是骑楼,二层为住家。
得益于大稻埕的兴旺,迪化老街当年是北台湾南北货、茶叶、中药材、布匹等货物的集散中心,永乐市场及其附近的布行更是建立台湾五十年代经济奇迹的纺织工业之大本营,如今这里的老街两边仍然是卖这些货品的老店铺。而这些带有西洋风格的老建筑。成为这个一度繁华鼎盛港市的历史见证。
除此之外,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大稻埕教会,主体建筑样式据悉为李春生参考福建厦门一带西方传教士所建之教堂所建也值得一会。
老店在这条街上比比皆是,其中这家李亭香饼店更是传承了几代,坚持了百年。很多人都会在走前来这选购伴手礼。为什么是走前?因为饼店讲究原材的新鲜,并不添加防腐剂,因此也无法存留太久。
这里有各种雕刻精细的模具,平安长寿吉祥如意各种美好的寓意。特意上去体验了下如何亲手打饼做饼,并亲手做了三只平安龟芝麻馅饼,然后用红色纸盒包装好,如果时间允许带回长沙这应该是最有心意的特色土产吧。
公元1856年,大稻埕兴建了“霞海城隍庙”,这座庙宇虽然不大,却是台北最重要的信仰中心之一。庙的格局较小,只有正殿与拜亭,但香火鼎盛,信徒众多。传说在这许愿姻缘特别灵验!我已经是第二次过来,据说过去10年凑对成功达5.8万对闻名日本的月老庙,拜庙还有一套特殊章程,连红线和喜饼都出动!获得好姻缘结婚后必须来还愿哦。
大稻埕不止是老区买办老店老庙及美食融合,一些文创类并有意思的店如旧货仓库,cooking创作分享园等也被引入进来,为老区注入更多新鲜特色活力。我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在这里遇见一个咖啡馆,门口标牌上写着"如果世界还没有被毁灭,你需要一杯好咖啡。"这家大稻埕旧时光里的咖啡老店坚持原味现磨,呈上的咖啡拒绝提供奶和糖,还特别提供咖啡闻香杯。仿佛如大稻埕一样也在固执的坚守本真的同时又不失新时代活力。
还有这家台北城大饭店,是台湾早期望族叶金涂的古宅,堪称大稻埕地区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代表。红砖青瓦加上洗石子结构,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因为叶氏做凤梨起家,整座楼房的外墙上,还雕有两只精巧的凤梨。新旧结合外老内新,房间设施还是非常现代化的,连马桶都是多功能全自动,中英日语提示。
游走大稻埕住在同样古迹的城大饭店最是恰当不过。夜晚台北人心中口碑最好吃的宁夏夜市,就在5分钟路程外。
除此之外,我还提到了...
我是彭博丫丫,国家地理风景评审师,旅游体验师、酒店试睡师, 欢迎关注我 微博@彭博丫丫游世界 有声游记微信公众号【丫游记丫】
该灵感墙已存在
3条评论
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