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农历六月十八日),由建宁客坊乡政府、建宁县旅游局主办,建宁中畲村、乐途旅游网承办的“红土地好客坊,夏日迎年红运来”——2017建宁县客坊乡中畲半年节在中畲村隆重举行,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走进古老而神秘的中畲村,与当地村民一起尽情狂欢半年节,包(抢)红包挂(贴)对联,欣赏舞龙等地方民俗表演,体验打糯糍乐趣,享受水中抓鱼快乐,品尝生态地方美食,见证剥莲子达人、大胃王和长席宴盛况。
我们只有一个春节,而中畲村民却过“两个年节”,真是太幸福了,可谁知道这“幸福”却是战祸与灾难换来的。
关于“半年节”的由来有不少版本,主要有三。南宋时期天下大乱,无恶不作、烧杀抢掠的番兵长驱直入,直逼中畲村,中畲村民为了自身安宁,在邻近村庄的高山上筑起山寨,山寨上挖掘了掩体,放置了大量的滚石、滚木,建立了火枪队、弓箭队。番兵遭遇了村民的多次抵抗,战事一直拖到年关。农历腊月三十,村民们家家忙着过除夕吃年夜饭,突然火光冲天,杀声四起,山寨被窥视已久的番兵攻陷了,村民四处逃散,春节也没过成。第二年农历6月18日这天,被番兵打散了的村民不约而同回到村里。久别重逢,悲喜交加,感慨万千,村中的长老提议:补过一个年吧。全村人对此一致赞同。从此年年的农历六月十八,家家户户贴对联,点香灯,放鞭炮,打糯糍,杀鸡宰羊,大宴宾客,形成了“过半年”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中畲,因地理位置独特,自古以来为兵家要地。该村居住着谢、杜两姓,两姓人同饮一口井水,同耕一方土地,两姓人亲如兄弟。南宋末年,谢姓有谢五郎者,为县镇将,杜姓有杜十勇十兄弟。时值天下大乱,又近年关,蕃兵进犯中畲,谢五郎、杜十勇兄弟率领乡亲与蕃兵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兵,中畲乡亲战败,杜家十兄弟壮烈牺牲。谢五郎率领乡亲撤到村后的五龙山,挖山筑寨,把大石长木抬上山寨,蕃兵一到,守寨人推石滚木,抵御蕃兵。这样坚守到第二年农历6月18日,村里人不少一人全部回到村里。久别家园,又平安归来,大家自有一番感慨。村中长者说,去年没在在家过年,今天是个好日子,大家补过去年的年吧。这一提议得到大家的赞成。于是过半年的习俗传承至今。后来,村民们为了纪念谢五郎杜十勇兄弟,还在村边建了一座五郎庙,至今香火旺盛。
据传,客坊乡中畲、水尾、源头、坳头村民,都是在永嘉之乱后从江西赣州、抚州一路逃难来的。他们饱经动乱苦楚,便自发在山顶上,磊筑山寨,防范兵匪遭踏。每当土匪进犯时,只要鸣锣击鼓,手无寸铁的客家先民便携男女老幼上山进寨,用平时早就准备好的石头击退进犯之敌。一天,村民杜氏兄弟俩在田里劳动,不知土匪进村扰乱,快到午时回家,发现所有村民不见了。兄弟俩心想, 此时上山进寨已来不及了,强行上山肯定是凶多吉少。兄弟俩只能与亲人不告而别,虎口脱险,夺路逃命,远走他乡。家人盼子心切,每日都到庙里祈祷....后来,兄弟俩终于回家了。消息传出,大家奔走相告:“老天真有眼,保护你们兄弟两平安回家,真是天大的喜事!”兄弟俩激动得流下眼泪:“我们也没有什么来答谢大家,明天是六月十八日,是个吉祥的日子,刚好是半年,就请大家到我家里来‘过半年’吧”。从此,中畲村“过半年”的节俗一直沿袭到现在。
且不究哪种说法靠谱,传说中的山寨真实存在。2个月前参加客坊乡春耕节时我和朋友专程前往中畲村“寻根溯源”,登上五龙寨,尽管已难觅过往的蛛丝马迹,却真切地感受到这里的客家先民为了繁衍生息,在千米之巅的山顶上,把上千斤的巨石运上山顶,筑就山寨的雄壮气派。
上图村庄竟是邻县宁化甩在中畲边的小组,四周则环绕中畲田
中畲村地处武夷山中脉,位于闽赣两省的结合部,是通宁化安远、江西圹坊的必经地。居客坊乡偏东南,东界本县黄埠县友兰村,宁化县安远乡洪围村、井坑村,南毗宁化县安远乡杜家村、江西省广昌县田腰村,西与江西省广昌县淇田村,本乡水尾村接壤,北临乡政府所在地。系闽江源头第一村,都溪河源头从五龙山寨脚下由东向西穿境而过。是客坊通往宁化的必经之路,古称之为中畲隘上。中畲村属内陆高山地带,平均海拔850米,由五龙山向下观看山坳起伏尤如五龙戏珠,栩栩如生。
旅游局的朋友告诉我,建宁县的山寨遗址较多,许多自然村都有。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有480多处山寨、土楼的遗址,尤以客坊乡最多,目前还能看到山寨墙体,如大脑寨、东山寨、鸡公寨、罗仔寨、羊角寨、五龙山寨等处的石门。
富龙摄影
带着好奇,我们执拗地要到五龙寨探个究竟。村委会主任叫来另一村委用摩托车,载着我俩上山。山路崎岖且坡度大,没曾想热心的村干部驾轻就熟如行走在平地上,而我却紧张在出了一身汗。经过20分钟的冲坡骑行,在山腰一处坳地我们弃车继续向上攀爬。穿过密林灌木,艰难前行,当我们气喘吁吁地站在五龙山顶峰,俯视几个周边县时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富龙摄影
山寨高高屹立于山颠,四周为绝壁悬崖,地势十分险要。用大石砌成的拱形寨门和山寨四周的围墙保存较为完整,寨子分为上寨和下寨,有深沟、台阶、练兵场、射击孔,据说可以屯兵千人,确实是个易守难攻的兵家要地。如今,整个山寨的面貌已模糊,灌木、瓦砾、杂草,似乎在告诉人们古山寨的壮观和所经历的沧桑。
据客坊乡外坊刘氏族谱记载,五龙山寨始建于梁开平二年甲子(904年),距今约1100余年。它座落于中畲村的对头岭,山寨坐北朝南,海拔为1139米。该山寨呈长方形,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137米,四周寨墙均系石头磊成,墙高16米,宽3米,三个寨门皆条石砌就,是中畲、水尾、源头、坳头等地客家先民躲避兵匪入侵的场所。这个山寨地势独特,建筑壮观,海拔高,可遥望两省三县的秀美景色。山寨内还有四季不枯的泉水,可供上千人饮用。
山寨里残留的房舍断墙
中畲村村委会主任谢帮权向我们讲述前年清理古寨的故事。
望着这连绵的寨墙,可以想象当年的先民一代又一代,一天又一天,不惜一切代价,在没有任何运输工具的条件下,硬是用人工把一块块千斤巨石,从山脚下扛上山顶。可以说,这山寨为保存生命,繁衍后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正是有这种不屈的抗争精神和乐观心态,人杰地灵的中畲村历史上曾出现一位抗倭将领。作为革命老区,土地革命时期中畲村有一大批青壮年参加红军,67位烈士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为共和国立下功勋。如今,走上富裕之路的中畲人,把半年节办得越来越红火,意在传承历史文化,让子孙珍惜和平与幸福。
五龙山另一面的半山腰处,有座听说很有灵气的寺庙,名五龙山寺。寺里只有一位老僧,日夜在此打坐祁福,我们冒昧地惊扰了这里的宁静,老僧欲取山泉水为我们泡茶,因时间关系被俺谢绝了。要知道,这里的五龙茶自古即是贡茶,有机会一定得去品尝下。
穿过寺庙的廊道,抬头望见山坡上植被茂密。据说寺后山上只有几株古茶树,产量极少,不是人人想喝就能喝到的,就像武夷山的那几株古老的大红袍树。
考证半年节的由来是专家们的事儿,我觉得中畲村因匪祸而得之福,不止于舌尖和喜庆之乐,更在于对历史的传承,一切因果都是注定的,看你如何去解读。在此,我遥祝比我们多过个年节的中畲村民生活更美好。
交通提示:从建宁县城到中畲村约70公里,自驾前往需90分钟左右。
该灵感墙已存在
3条评论
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