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背包客的老祖宗徐霞客说:天下名山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说的,就是万峰林。
万峰林分东峰林和西峰林,目前主要开发的是西峰林。而东峰林的山腰上,则是景观道,这样从高处往西峰林俯瞰,万千形态,尽收眼底。 大大小小的圆锥形山峰散落在田野里,根据不同的形态,又可以分为列阵峰林、宝剑峰林、罗汉峰林等,每一类都各具特色。景观车一边开,一边听着讲解员的解说,一边看着山下的大大小小的山峰,真是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万峰林南端与广西交界,西到滇、桂、黔三省交界处的三江口,北接乌蒙山主峰,长度有两百多公里,我游览的这一段,是最美的核心景区。 这一段,是东西峰林之间的一大片平地,阡陌纵横,田园处处,站在高处看,大地被深浅不一的绿,分割成不同的色块,一条清澈的小河在山脚下流过,小河的名字非常朴实,叫“纳灰河”——可是在布依语里,纳灰却是“美丽的田坝”的意思,群山环绕,土地丰饶,景色秀丽,还有比这更贴切更好听的名字吗? 三个小小布依族村落依次散落在这片田野上,每个村之间大约相隔短短的一二公里,名字也很简单,上纳灰,中纳灰,下纳灰。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我竟然找不到更好的诗句,来形容这里了。
这一片,叫八卦田。 几亿年前,这里还是海洋,历经多次造山运动,才形成今天的模样,所以这里的洼地,溶洞,地下暗河,地漏等非常多。 八卦田像一个浅浅的漏斗,就是因为中央有三个天然的地漏,当地人叫地眼,意为“大地的眼睛”。农人惜田地,每一分田都不会丢弃,这浅浅的漏斗上,也种满了水稻,远远看去,像个螺丝卷,十分趣致,也是万峰林最大最美的景点。
平坦的景观道,沿途可以自由乘坐观光车上落。如果体力足够,也可以步行走完全程,这样就不会错过任何一处美景。
在这个点,可以纵观整个山谷。 景点也有自行车出租服务,可以租个车,在村子和村子之间穿行。 两边是连绵的山峰,若是清晨,能看到它们被晨光染得深一层浅一层,村落零散,清澈的纳灰河蜿蜒地、不急不躁地流过,没有一丝喧嚣,古老的石桥在河上静卧着,稻田绿着,炊烟飘着,几人合抱那么粗的大榕树随处可见。
很久以前读过一段文字,大意是:想跟你去人迹稀少的小镇生活。清晨爬到山巅,去集市买蔬菜水果。晚上在杏花树下喝酒聊天,在梦中,行至空空山谷,树上鸟声清脆…… 在万峰林里,突然想起这段话。看,这里简直是为那段话量身定做的,有山,山不太高,爬起来不吃力;村子里每到周一都有集市,农人们在村里的大路上,依次把摊子铺开,针头线脑,零碎家什,水果蔬菜,农具鞋帽,油盐酱醋,什么都有;逛累了,可以随便找个摊子坐下来,跟他们聊聊天,拉拉家常……一切既脱俗,又入世。
这几座峰,因为形状周正整齐,被称为万峰林中的“金字塔”。 车子从东峰林的景观道上开下来,穿行在田野里。金绿色的稻子已经抽出了稻穗,在风中轻轻摇摆,吸一口气,似乎能闻到它们将熟未熟时散发的特有的清芬,那是大地的气息。
紫色的三角梅旁若无人开在田间地头。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但愿有一天,我也能这样归居田园,租一方小院,种三两棵花树,房前屋后辟几畦菜地,春天播种,盛夏听茄瓜豆苗拔节生长,秋天采摘,偶遇邻人,我也能“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景区还有花海,种了大片的千日红,游人们骑车穿行在绿道上,留下一路欢声笑语。
花海入口处。这个季节是千日红,换了季节,还有波斯菊,向日葵,马鞭草……
在薄暮里沿着小河漫步。 逛累了,我在村头的石桥上歇息。桥有年代了,是弯弯的拱桥,两棵巨大的老榕树,盘根错节地占据着桥的两头,树根深深地直扎到河里去了。河水碧绿,有女人在河边洗着菜和衣服,一派宁静的田园风光。
村子里有很多民宿和饭店,选一家合眼缘的住下,偷上浮生一日闲。 这里的夏天清凉,到了晚上,小风吹来,更是舒爽。
村子里不缺地道的布依族美食,炒洋合,石榴花,鸡枞菌,魔芋,煎粽子,汆野菜,小杂鱼,蒸腊肉……连一道简单的炖土豆,也让人吃得口舌生津。
该灵感墙已存在
Recommended amazing places just for you
发现更多灵感
3条评论
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