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告诉我,银川素有“塞上江南”之称,那里的气候、景色堪比江南。在飞机即将落地的那一瞬间,我信以为真了。在距地面大约1500米的高度,黄色的山、绿色的地、蓝色的水,那线条,错落有致。朵朵白云安详地卧在我们身边,仿佛伸手就能触及,但又不忍打扰了他们的安逸。那景象,在天津的上空肯定很难见到吧!如此这般的“江南”,我喜欢。
出机舱的那一刻,太阳很刺眼,风却很清爽。这种气候属于西部,就像这里的人,耿直有余,亲和力不足。在银川的几天,遇人不淑的情况颇多,仿佛不提高分贝就不能解决问题,也许这就是西北人的气质,他们可以很善良,但通常不这样。
到了宁夏之后才听到一个说法“宁夏归来不看沙”,所以决定去中卫的沙坡头看看,毕竟那里是黄河和沙漠的交界处,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行驶了大约3个小时,来到沙坡头景区。景区分为黄河区和沙漠区,显而易见,一面观水,一面望沙。在高处,看黄河拐弯,乘快艇逆流而上,坐着羊皮筏子顺流而下,这是属于黄河区的节目。游戏的成分更浓,感触不深。沙漠区反而是另一番景象,成群结队的骆驼在那里成了谋利的重要工具,没见过沙漠和骆驼的我自然要捧这个场。骑在骆驼上,感受它的呼吸,抚摸驼峰上下颠簸。它们很温顺,也毫无逆反之意,那状态反而有点让人心疼。它们一辈子也走不出那片荒漠了吧,见不到绿洲,行走在沙漠里又有什么意义?
和骆驼比起来,人类征服沙漠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越野车、沙洲冲浪的装甲车,当然还可以徒步,边走边拍边文艺,我们选择了后者。午后阳光炙烤下的金沙温度很高,碧蓝的晴空毫无云朵的遮挡紫外线很强,但是这些丝毫不会影响到我们与沙为舞的乐趣。在一大片一大片满无足迹的沙漠里,只有被风吹起的分明棱角为沙划清了轮廓,那看似丘丘相连的沙包也许相去甚远;那看似近在眼前的一株植被却远在天边。
单凭人力很难征服它,但越是恶劣的条件越能呈现出别样的美景。在空旷的镜头里,随便一个身影便是风景,因为沙漠是静止的,人是活动的;因为沙漠是浩瀚无边的,人是脚踏实地的;因为沙漠是遥不可及的,唯有画中人,才有一线牵。
不知道下一次看沙漠是什么时候,也不知道会和谁同行,但我相信还会有那样的机会。因为此行还有遗憾,比如没有拍出沙丘的线条美,没有捕捉到阴阳对比下沙脊的模样,没有记录下沙洲驼铃响的场景,没有体验走到绝望又看到绿洲的希望。
从这个层面上看,银川亦江南。不急不躁,不瘟不火,景致罕见,却不极致。
我倒希望,是银川,不江南。
江南固然好,西部也无妨。
用大自然赋予的特有景致,维持特有的存在,不失为一桩美事。
江南无限多,银川仅一个。
作者仅一枚,读者需万千。
该灵感墙已存在
3条评论
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