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心有多复杂,佛知道。众生的心有多复杂,佛也知道。
所有细微的阴暗,所有曲折的路径,所有攫取的手段,所有光鲜的借口。这一切,都流淌在大佛脚下的河流里,包括时光的速度,云飞的姿态,鸟翔的心情,鱼跃的向往。
佛是山的时候,已经拥有太多,青草、灌木、花朵、清泉、虫蚁、蛇鼠、鸟雀、树根、岩石、泥土、以及经历过的亘古时光。
佛知道雨水从山顶开始行走,必须经过哪块岩石,哪块岩石将被泥石流冲走。佛知道,春天里哪棵树绽开的花朵更美,夏雨后哪里长出的蘑菇最肥,秋阳下哪枚果子最甜,冬雪下哪片泥土更暖。佛为新生的树苗欣喜,因倒伏的老树悲伤。佛看着藤与树交缠,相依相偎,又相争互伤。希望万物蓬勃,得到更多的阳光。
山的骨骼是红色的,这是一种红砂岩,越到深处越鲜艳,亿万年前的火,凝固成山脉的走向,紧紧护着温暖。
佛是沉默的,不必计算在岷江边站立了多少年。年,只不过是人们对日月轮回的记录,而人的生命又是多么短暂和渺小啊!
天际一叶扁舟缓缓驶近,海通法师站立船头,河道狭窄,水流湍急,纤夫和船工与激流殊死搏斗,暗礁像地狱里的魔鬼,吞噬人的生命,人们求生的路途惊心动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条大河的汇聚处,一座青山耸立岸边,脚踏浩渺的烟波,吞吐缭绕的云雾。法师的心一动,他的心跳在那个瞬间,与山的心跳重合。云蒸霞蔚中,法师看见了佛陀的身影;灿烂波光里,法师看见了慈悲的笑容。
山,就是佛。
法师决心让心中的佛,出现在人世间。为此,他四处奔走,风餐露宿,募集佛财。为此,他抗拒贪婪和残酷,自挖双眼。为此,他劈山造像,殚精竭虑。
乐山大佛,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千年之后,我站在法师当年栖身的山洞里,就着昏暗的光线,摸着潮湿的石壁,看着青苔滑腻的石龛石台,呼吸着洞内湿浊的空气,心中满是敬仰和感动。
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百年很长,对于天地来说,百年不过一瞬。近百年的时间,山,终于成佛。
螺旋型的发髻,垂肩的耳廓,低垂的眼帘,挺直的鼻梁,神秘微笑的嘴角。佛从山的深处显现出来,人间热腾腾的气息扑面。袅袅的香烟,闪烁的烛火,虔诚的跪拜,喃喃的祈祷。人世间的哀痛、悲苦、恐惧、渴望、欲念、贪求、无奈……,太多太多的东西出现在佛面前。这一切,像纠缠在一起的迷雾,又像河流中的漩涡,不知道,佛有没有疑惑的时候。佛透悉世情,怎会疑惑?迷雾会消散,漩涡会消失,身陷其中的人们,从佛安详宁静的表情里汲取了力量。
激流和险滩总会存在于行船的路途上,行走的人却相信佛在庇佑他们。因为佛的心中充满慈悲和爱,佛的目光善良、无私、宽容,就像阳光洒遍大地,这是精神的力量,这就是佛光。
佛听见,黄昏雾霭里捣衣浣纱的声响,明月朗照下民谣的吟唱。佛看见,夕阳晚霞里渔舟归帆,月黑风高夜飞升的行船。
佛端坐在岷江边千年,曾经围绕着佛像的亭台楼阁画栋雕梁,早已朽败成尘,曾经贴附在佛像身躯上的金箔宝石绫罗绸缎,早已飘散成灰。青草和青苔,在佛的脚踝处、膝盖边生长。阳光、雨水和风霜与佛相伴,还有蚂蚁般的人群,在佛的身边攀爬仰望。
佛,又成了山。
除此之外,我还提到了...
峨眉山 青城山 都江堰
该灵感墙已存在
3条评论
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