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头山不是山,而是一座距今六千多年的城池。一次文物普查,竟意外的发现了一座沉睡了六千年之久的世界最早且极具规模和内涵的城!不仅如此,这里还是稻作之源,更是世界上水稻田灌溉设施及种植技术最为成熟之地!
图文\幸福花园儿
图文\幸福花园儿
图文\幸福花园儿
现今,城头山古文化遗址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当然也被镌刻到“中华世纪坛”的青铜甬道上。
图文\幸福花园儿
图文\幸福花园儿
图文\幸福花园儿
历史与文化的衔接在广袤的澧阳平原上就这样完成了一次美妙的叠合。城头山,是中华文明一个绕不开的名词。时间是无限的,历史是不朽的。世间总有一些人和事,使历史变得渺小,使时间变得短促......
图文\幸福花园儿
图文\幸福花园儿
图文\幸福花园儿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位于湖南省澧县车溪乡城头山村,地处澧阳平原西北部,东南距澧州古城(澧县县城)10公里,东经112°,北纬29°附近。总占地面积约15.2万平方米,已发掘面积近9000平方米。
图文\幸福花园儿
图文\幸福花园儿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在高出四周平原2—4米的矮岗上,发掘表明,距今7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个岗地上居住和从事生产等活动。大约5000年前,人们即筑恒为城,作为防御,现存墙体宽25—37米,城高2—4米。城址保存较好,平面呈圆形,由护城河、夯土城墙和东、西、南、北四门组成,占地76000多平方米。城头山西南城墙,发现有四次大规模筑城的过程,形成相应的四期城墙,从下到上累次加高,每期城墙都有内外坡的堆积层。其中最底层的城墙距今已6000多年了。
图文\幸福花园儿
图文\幸福花园儿
看着先后四次修筑的宽厚的城墙,我的眼前慢慢呈现先民告别洞居生活,一路循着澧水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踽踽行进,在濒临洞庭湖的广袤原野一个近二十公顷的山岗上,先民开始繁衍生息......
图文\幸福花园儿
图文\幸福花园儿
在城的南门外,护城河可贯通澧水。在护城河的淤泥中先后出土了完整的船桨、木艄。还出土了稻谷、豆类、瓜类、等70多种植物的种子以及牛、猪、鱼、螺等遗骨。而木桩、木板、榫卯结构的木构件等遗存的出土,说明了城墙外横跨护城河连接两岸的桥梁。巍峨城墙经过四期夯筑,层次泾渭分明,时间跨度达3800年之久。如果说护城河是连接未来和历史的一面镜子,那么保存完好的城墙就是六千年文明的一段截图。
图文\幸福花园儿
图文\幸福花园儿
图文\幸福花园儿
在城东部的六号展示馆内,有一块年龄已6500年的稻田,长三十多米、宽四米多。在它的田埂上,出土了一个仍似鲜活的田螺。让今人惊叹的是,这里人工开凿了水塘及多条水沟,显示稻田有着完备的灌溉设施。城头山的稻作农业已在澧阳平原上走过了二三千年的历史!寂寞的泥土和深沉的古稻田,与文明有关,与血脉相连,它是世界稻作的源头。
图文\幸福花园儿
图文\幸福花园儿
在城头山遗址,已发掘10座陶窑, 其中7座位于城址中部,有红烧土块、灰坑和灰沟,专家推测为砖的前身。
另外,邻近还有多座简易工棚一类的建筑,仅见柱洞,不见基槽,它们与邻近陶窑一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制陶区,规模宏大,设施齐全,保存完整。这些陶窑、灰坑、灰沟和简易工棚一类的建筑都属于同一时期,即大溪文化第三期。
此外,还发现有斟酒器陶鬶和贮酒器陶瓮,陶鬶、陶觚和陶温锅的发现,说明城头山及周边地区,5000年前饮酒已相当普遍和讲究,酒文化的发展已达到相当水平。陶温锅的发现,证明在城头山已出现了酒肆(酒店或酿酒手工作坊),从而将卖酒行业的出现大大提前。
图文\幸福花园儿
图文\幸福花园儿
图文\幸福花园儿
在东门一个用黄土夯筑的椭圆形垒址周围,满坑倒扣的陶器、大量的动物骨骸、大块的红烧土、遍布的草木灰及被烧灼的炭化大米……无不是祭坛的祭祀行为标识。数十具或无头颅、或反绑双臂被杀殉者的人体骨架,令人毛骨悚然。面对死亡威胁,先民不得不去乞求神灵;或者目睹死亡之后,先民便祈求上天庇佑灵魂。风雨洗白了尸骨的祭坛,决绝之刃割断了与尘世的一切瓜葛,让生命残留一个无言的结局。
图文\幸福花园儿
图文\幸福花园儿
图文\幸福花园儿
城头山陶作坊规模巨大,陶窑周边配套的拌料坑、储水坑、简易工棚以及到处散落的陶片,是城头山陶器产业高度发达的最好见证。这里的陶器最大的有五六十公分高,最小的却只比算盘珠子稍大。这些巧夺天工的杰作,造型之异,工艺之巧,质地之优,纹饰之美,令人匪夷所思。
图文\幸福花园儿
图文\幸福花园儿
“唯历史才有现在,从遗产可知兴衰“。历史浓缩着文明,文明凝固在城池,城池弥漫于时光,时光浸透了故事。城头山当属中国,当属世界;城头山正在走向世界,世界正在向城头山走来。
该灵感墙已存在
3条评论
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