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余万平方公里的锡林郭勒草原,在13世纪是世界中心,也是欧亚草原在我国境内的最大部分;
站在元上都的断壁上,迎着草原的风,向南望去,270公里就是首都北京。一南一北,一座上都城,一座大都城,成为了元朝的两座首都。风吹过秋后的枯草,将我带入了久远的思绪,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征服欧亚大陆,统一中国;那种气魄开天辟地,前无古人。
2017年10月13日,波罗环球旅行家来到了这里,我们被这壮阔的废墟惊倒了,虽已断壁残垣,但是你能够想象到当年那种歌舞升平,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那些宫廷往事和市井故事在这里上演了几百年,有些流传至今,更多的归于尘土,烟消云散。
在元上都往南270公里就是元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城。五十年代专家才勘测北京的时候,发现北京中轴线是偏的,跟子午线不符,不是正南正北,因此这也成了当时的一个秘。
元朝的两座都城的建造者,由刘秉忠主持修建的元上都完全符合正南正北走向。元上都中轴线是直的,那么为何元大都却偏了?既然不是自然环境影响,也不是故人的测量水平有问题,那么是不是压根就是有意偏的呢?古代好多建筑,好像和远方有关系,它往西北方向偏了一点,往北延伸一直到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位置,地图上“闪电河”“金莲川”“兆奈曼苏默”的名字赫然出现,这里是有名的元上都开平腹地,“兆奈曼苏默”是蒙古语,翻译成汉语就是“有一百零八座庙的地方”,地处塞上名胜金莲川,南边和闪电河相连。
蒙哥做大汗,封忽必烈为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并且授权让他筑城开府,1256年委派刘秉忠规划建设,建成了忽必烈的首府,命名为开平。不久蒙哥征战蜀地的时候死去,忽必烈于1260年在开平继位大汗,1263年又将开平升格为上都,1264年忽必烈决策向南发展,于是命刘秉忠在金中都故地燕京,也就是北京的广安门一带筹建中都,但是后来因为金中都城垣败坏,实属不易在此基础之上兴建土木,于是刘秉忠经勘测改在燕京东北方另建新城,1276年元大都建成之后,元朝实行两都巡行制,冬夏轮番来往于大都和上都,冬天在元大都办公,所谓的冬都,那么上都就是夏都。
中轴线偏离子午线,是否有刻意的指向,到底什么原因?
是一个章节,人生已是一本赏心悦目的书。——@路灯摄影
该灵感墙已存在
3条评论
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