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一缕春光入诗,上饶无疑是最好的韵脚,秀美乡村建设的热潮,让这里充盈着暖暖的春光。剪一块光阴入画,广丰无疑有最好的色彩,二月的春风,描绘着光阴之城广丰的满城春意。
在上饶三清媚做文学义工的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行走在上饶大地,路边经常看到令人羡慕不已的秀美乡村。我也在三清媚的引领下采风,行走在秀美乡村,并写下了十几篇秀美乡村的游记。
我参观过的秀美乡村,给我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觉,上饶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各级干部都彰显了强烈的文化意识。广丰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寸光阴一寸金”这个脍炙人口的名句出自历史上广丰人之口,于是,他们就打起了“光阴”牌,而且越打越靓。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作者是唐王贞白。王贞白(公元875年-公元958年),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
华家源是上饶市广丰区壶峤镇东阳村的自然村。华家源自然村自然风光秀丽,村庄布局高低错落有致,紧邻320国道、梨温高速311挂线,交通便捷。2017年以来,根据区委、区政府、区农工部的统一规划布局,由中国美院执笔设计,倾力打造了全省一流秀美乡村,4a乡村旅游示范点。
一走进华家源,我看到村口矗立的朱熹的铜像,我立刻意识到这里一定有故事。据说,历史上朱熹曾经在华家源传道授业三年,并留下了朱熹后裔。当地人告诉我们,现村里80%的百姓都姓朱,是朱熹的后人。
看到矗立村中的朱熹铜像和各家各户墙上的朱子家训,让我意识到这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的古村落。村子里,池塘边的两棵古香樟树,600多年来老死相依,见证了这里的岁月变迁。古树彰显着历史,记录着沧桑。
除了朱熹铜像,朱子家训,还有一个非常令人赞叹的是那些建筑上的名字,撷菊、忆江南、水云间、醉花阴……。点点滴滴显示这里建设者们深厚的文化底蕴。撷菊伴酒,添两瓣花芳,心入唤。 夕阳西下采一支菊花伴我下酒,嗅着东篱下的菊香,回想起飘香的绮罗,心念间已呼唤的心中素影千百遍。 迁徒雁。带去相思万。 望着迁徙的大雁..
一片乡愁,一丝牵挂,一曲醉花阴,飘落云水间,初到华家源,能不忆江南。
华家源墙上画着巨幅的3d壁画,一张张精彩的巨幅画作彰显着华家源的个性。一座楼房,一段短墙,一个小院,一处花坛,处处都像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建设秀美乡村的好时光给了华家源明媚的新时代。拈一缕春光入诗,剪一块光阴入画,这里一定是最美的。美,需要有经济基础,华家源的夏布,名扬海外,让这里成为先富起来的典型。
华家源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宜居宜游乡村,有着以夏布传统生产工艺为代表的3000多年的东方耕织文化积淀。在秀美乡村建设中壶峤镇党委政府以“夏布文化”、“朱子文化”、“水韵文化”为主线,着力把华家源打造成“夏布风情小镇”。
夏布堂外部恢宏气派,内景精细雅致。前堂是详细的夏布文化和繁杂的织布工艺介绍,中堂有一小幅水晶屏帘,屏帘下陈放着一架古筝,古筝的琴音随着水晶的莹光散撒悠扬。在夏布堂,我看到这里夏布生产的科普知识,了解了华家源夏布生产的历史,体味了部分生产的过程,欣赏了夏布织成品的品质。古老的中国草,千年的活夏布,让人惊叹不已。古有飞流直下三千尺,今有疑似夏布倒挂间,一衣带水的水帘与夏布的巧妙揉合是夏布堂的一处妙笔。
夏布堂外一块碑刻介绍了《夏布历史传纪》。夏布俗称“麻布”,是一种用苎麻以纯手工纺织而成的平纹布、罗纹布。是广丰著名特产,具有洁白细密、久经耐用、物美价廉、轻松凉爽、透风散汗等特点。清光绪六年(1880)《江西通志·舆地略·物产》载:“葛布,广丰产。”
曾经,华家源几乎每家每户都会织夏布,家家都闻机杼声。当地的朋友告诉我们,夏布让这里许多人率先走向致富之路。当年,我们一个月工资只有二三百元的时候,夏布生产一天就可以挣到五十块钱。难怪这里的村民的房子建设的水准非常高。
近些年,随着人们对舒适织物的追求,夏布又再次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华家源的夏布就销量旺盛。据镇领导郑斌书记介绍,全镇夏布企业年纳税3千万,境内有年纳税500万以上夏布企业3家,夏布手工作坊6家,户户有织机,正在发展苎麻基地100亩,夏布产业园100亩。目前正在申请洞织夏布非物质文化遗产。
秀美乡村建设,要有政府的大力投入,也要有本村老百姓的积极支持。在村里,我看到一张红榜,上面记录了在秀美乡村建设中做出贡献的人。夏丰军等村民合计捐资210万元,支持秀美乡村建设。
在秀美乡村建设中,他们对住房外立面进行统一设计改造,白墙黑瓦马头墙,一派典型的徽派建筑。他们拆违清垃圾,治理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增添景观,如今,村里有了翻天覆地的新模样。
整洁的环境,美丽的十大景观——夏布堂、朱子广场、东塘听戏、水到渠成、一衣带水、高山流水、阡陌田园、荷花园、菊花园、情侣香樟,备受游客追捧。
村里有汉塘和东塘两个水塘,它们不仅代表着历史,诠释着文化。而且更像两只明亮的眼睛,记录着华家源的昨天和今天,期待着华家源更加美好的明天。
汉塘东塘其实同属一口池塘,东塘听戏是汉塘里的一处景点,取《诗经》里的东门之池,可以沤苎。另一口池塘是朱熹曾经煮茶论道授业洗毛笔的砚池,当地俗称上下塘。
秀美乡村建设将一个个传统村落打造成新时代的人间天堂。享一段慢时光、从容、舒适、闲趣、致雅。来吧,拈一缕春光入诗,剪一块光阴入画,来这里你也会变成诗人,让灵魂自由飞扬。
贴士
该灵感墙已存在
Recommended amazing places just for you
发现更多灵感
3条评论
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