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梯田,云上之梯,隐匿在云南元阳哀牢山中的奇迹!多少人慕名而来,只为一睹芳颜,而它却不娇不傲,安静地做它自己。无论你来或者不来,它就在那里,无论你爱或不爱,它就在那里,千年不变做它自己。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云南红河哈尼族近1千三百多年世世代代祖祖辈辈的坚持劳作,向世人展示了惊人的作品!
老虎嘴景区 摄影/郭素兰
老虎嘴景区 摄影/郭素兰
无名拍摄点 摄影/郭素兰
元阳县境内全是崇山峻岭,哀牢山南部贯穿其中,沿着村级公路行驶,满目都是梯田,层层级级修筑在山坡上,梯田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间。梯田最高级数达3000多级,世界上无处能敌!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
老虎嘴景区 摄影/郭素兰
老虎嘴景区 摄影/郭素兰
老虎嘴景区 摄影/郭素兰
哈尼梯田规模最大、最集中的三个片区均在元阳县,包括老虎嘴、坝达、多依树。老虎嘴梯田顾名思义,取名定有所指,沟壑之中,寻寻觅觅,在太阳落山的方向,遥看有类似老虎嘴的样子,拉近镜头,竟然觉得又像一匹马。老虎嘴梯田面积约3000多亩,层层叠叠,环环相扣在哈尼族人的勤劳中闪现着光芒。
由于云南气候的独特性,梯田内常常生长着藻类,在阳光的映衬下,折射出不同的色彩。法国人类学家欧也纳博士也来元阳观览老虎嘴梯田,面对脚下万亩梯田,欧也纳博士激动地称赞:“哈尼族的梯田是真正的大地艺术,是真正的大地雕塑,而哈尼族就是真正的大地艺术家!”
老虎嘴景区 摄影/郭素兰
菁口景区 摄影/郭素兰
从海拔100多米到海拔近3000米,如何灌溉好每一块梯田,对于今天的水利学、工程学、管理学来说,都是一项难题。哈尼梯田灌溉的秘密是自然分水法。哈尼族还在大山上挖筑了成百上千条水沟干渠,其中骨干沟渠达将近5000条,利用山涧溪水的高差,水一层层流下,梯田上一条条的沟渠,就像是环绕在绿山间的银色腰带。
摄影/郭素兰
爱村,据多依树景区非常近,上午10点之前,在云雾的映衬下,宛如仙境,这就是著名的蓝梯田。蓝天倒映在梯田中,幻做天空的蓝,如丝丝绢画精雕细琢,如梦似幻;天上人间,似梦似幻,一不小心以为这是天堂。哈尼族和彝族的小姑娘,在窄窄的田埂上行走自如,好一幅乡村景象,好一幅田园生活,却是在仙境。
爱村 摄影/郭素兰
爱村 摄影/郭素兰
哈尼族古老的《天.地.人的传说》中说:大鱼创造了宇宙天地和第一对人,男人叫直塔,女人叫塔婆;塔婆生下二十二个娃,其中老三是龙,龙长大以后到海里当了龙王,为感激塔婆的养育之恩,向塔婆敬献了三竹筒东西,其中一筒里盛有稻谷种。也就是说,哈尼人认为,自开天辟地以来便有了稻子。千百年来,哈尼族在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中,成为人类早期驯化栽培稻谷的地区之一。
爱村 摄影/郭素兰
摄影/郭素兰
这一座座优美的“田山”,仿佛就是一部非文字的巨型史书,直观展示了哈尼先民在自然与社会双重压力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这个民族拥有的不仅是梯田,他们吟唱的哈尼古歌代代相传,《哈尼阿培聪坡坡》、《窝果策尼果》等史诗,都来自哈尼族原始宗教中巫师身份的“摩匹”的口头传承;他们举行着神奇的葬制,向现代文明展示着豁达超脱的生死哲学。
元阳县共居一山的七个民族大致说来是按海拔高低分层而居的,海拔144米到600米的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河坝区,多为傣族居住;600米到1000米的峡谷区,多为壮族居住;1000米到1400米的下半山区,多为彝族居住;1400米到2000米的上半山,多为哈尼族居住;2000米以上的高山区,多为苗族、瑶族居住;汉族多居住在城镇和公路沿线。哈尼族居住的上半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在15度左右,全年日照1670小时,非常适宜水稻生长。
梯田如柳条、如花蕊、如闪电、色彩斑斓,陡峭的山体,开发的面积之大着实令人惊奇,从山脚到山顶,层层叠叠,只为说明:坚持的毅力。梯田是哈尼人的命脉与精魂,哈尼族先民当初心怀对自然的感恩与敬畏,我们在坝达景区,恰好赶上日落,人山人海,如丝如条,如镜如台,如梦似幻;多依树景区之晨,光与影的合奏,日出前的黎明,黑白色差更能体现线条之美。菁口梯田却是是浓墨重彩的油画,一时间羡慕起远处哈尼族的村落,依山而建,群居生活,日复一日云起云落。
无名拍摄点 摄影/郭素兰
无名拍摄点 摄影/郭素兰
2017年和2018年的2月,连续两年都去了云南元阳的哈尼梯田,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千百年来哈尼族人们创造的奇迹,还有哈尼族这个神奇质朴的民族。18年两位彝族小姑娘在老虎嘴梯田售卖特产,大大方方让我拍照,为了感谢,我买了她们的明信片。整理照片时,发现这张无意中在2017年拍的这两位彝族小姑娘,竟然是上图那两位,你们看像不像?女大十八变,一年时间,你俩变得更漂亮了。
老虎嘴景区 摄影/郭素兰
老虎嘴景区 摄影/郭素兰
蓝梯田的爱村,我遇见了漂亮又懂事的小妹妹,大方地跟我们打招呼,让我们走进她家的田埂。我跟你们聊生活,聊学习,聊有没有男生喜欢你,哈哈,你们笑了 ,笑得如此灿烂,无忧无虑。于是有了一群哈尼族孩子的合照,一直希望能把2017年爱拍的照片洗出来,带过去给你们,然而18年去没有经过爱春,也不知道会在老虎嘴遇到两姊妹,希望发达的网络能让你们看到,这也是我拍照的初衷。
爱村 摄影/郭素兰
爱村 摄影/郭素兰
哈尼族和彝族服饰很像,我傻傻分不清,导游小时告诉我,售卖商品的一般都是彝族人,哈尼族主要开拓梯田种植红米,腰后面绑两块装饰的是彝族,一块的是哈尼族。有人告诉我,哈尼族彝族本是同根同源,笑话我是外人分不清,确实真的没必要去分清,56民族本是一家人。
老虎嘴景区 摄影/郭素兰
晨,雾、光、色彩、清晨早起勤劳的人们,哀牢山安静的世界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是不是一种相对完美的生活想象?生活原本就是如此不是吗?一如千百年看似没有变化的梯田,却岁岁年年日月斗转地演变成历史。偶遇身着传统服饰的哈尼族音乐人阿细之音,热情地跟我们一起合照。
巧遇 图文/郭素兰
贴士
该灵感墙已存在
Recommended amazing places just for you
发现更多灵感
3条评论
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