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国的萨尔茨堡,是中欧最壮美的古城之一。它坐落在数座陡峭秀丽的群山怀抱中,而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建筑,是1077年建造的萨尔茨堡要塞,威然挺立在悬崖绝壁之巅。市内著名的米拉贝尔宫花园(Mirabell Gardens)等绿地,令人心旷神怡,而出生在市区繁华中心粮食街(Getreidegasse)的音乐奇才乌夫冈·阿马戴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更让这座巴洛克时代的古城成为旷世音乐之都,所具有的独特人文魅力,实至名归。
莫扎特广场莫扎特铜像 摄影/非洲日落
1997年,萨尔茨堡城历史中心Historic Centre of the City of Salzburg做为世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当萨尔茨堡还是大主教统治下的一个城邦的时候,就一直在尽力保护那些建于中世纪至19世纪的珍贵城市建筑。在她广为人知之前就以其火焰样的哥特式艺术吸引了大批工匠的艺术家。后来,意大利建筑师文森佐·斯卡莫齐(Vincenzo Scamozzi)和山迪尼·索拉里(Santini Solari)为这里带来了大量巴洛克风格的建筑,通过他们的作品,这个城市也得到了更大的知名度。也许正是这种南北欧艺术的交融才成就了萨尔茨堡最著名的天才—乌夫冈·阿马戴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从那时起至今,他的名字便一直和这个城市联系在一起。
萨尔茨堡,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它不但是原汁原味的中世纪古城,音乐天才莫扎特的出生地,也是让我们百看不厌,风靡全球的好莱坞电影《音乐之声》的真人故事背景发生地和主要取景拍摄地。
多年来,萨尔茨堡的故事说不清、道不尽。迄今为止,对于众人蜂拥而至的古城众多的名胜古迹,人们叙述的已是很多很多了。
而在萨尔茨堡要塞的背后,有一处鲜为人知,很少有人光顾的小众之地“诺恩伯格女修道院”,却让我兴致勃勃,流连忘返。
诺恩伯格女修道院 摄影/非洲日落
诺恩伯格女修道院大门 摄影/非洲日落
这就是电影《音乐之声》中,女主人公修女玛利亚修行的诺恩伯格女修道院(Stift Nonnberg)。也是《音乐之声》中修女玛利亚第一次出镜的地方。
诺恩伯格女修道院教堂 摄影/非洲日落
《音乐之声》电影改编于一部自玛利亚·冯·崔普(Maria von Trapp)女士的著作《崔普家庭演唱团》。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讲述的是193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在萨尔茨堡地区一件真实的故事。
修道院教堂 摄影/非洲日落
小说作者玛利亚·冯·崔普,17岁时进入诺恩伯格女修道院(Stift Nonnberg)修行,成了一位见习修女。21岁那年来到海军军官盖尔·冯·崔普(Georg Ritter von Trapp)男爵家作孩子们的家庭教师,她用善良和爱心,宽容与耐心,教孩子们唱歌、游戏,从“哆、唻、咪”学起,直到成功排练歌曲、木偶剧。让这个呆板、无趣的家庭平添了许多笑语、欢乐和生气,家中处处充满了音乐之声,赢得了男主人盖尔·冯·崔普男爵先生的爱情,并与男主人和七个孩子们,组成了一个家庭合唱团,在1936年的萨尔茨堡音乐节上获得冠军。
教堂后部 摄影/非洲日落
1938年,盖尔·冯·崔普男爵拒绝了纳粹军队的征召令,为了躲避纳粹的追捕,一家人藏在这座诺恩伯格女修道院里,在修女们的帮助下,躲过了纳粹的追捕,然后他们翻过阿尔卑斯山,越过了国境线,唱着歌,离开了奥地利,走向希望的未来。这是影片最后的结尾。
然而,真实的故事,比起影片来,更会让人唏嘘不已,多了一份感触和感伤,也对这“音乐之家”多了更多的爱怜。
当年,盖尔·冯·崔普男爵一家,翻越阿尔卑斯山脉,离开了奥地利,先到了瑞士,然后再辗转来到意大利,在欧洲巡回演出一段时间后,渡海到达了美国,在美国定居下来。
玛利亚与孩子们唱歌的花园水池 摄影/非洲日落
这时,盖尔·冯·崔普男爵已经失去了他在奥地利的所有土地和财产,也失去了他的爵位和贵族身份,在美国一无所有。一家人衣食无着,生活困窘。这时,玛利亚想到,我们会唱歌,这个家就有希望!重新组织了家庭合唱团,到各个小镇去巡回演唱来赚钱,清苦谋生。
在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这一年,玛利亚嫁给了盖尔·冯·崔普男爵,他们又有了三个孩子,两女一男。这样,这个家庭总共有10个小孩了。后来,辗转各地演出,有了收入,玛利亚在美国的佛蒙特州买了一座庄园,开始经营着民宿,世界各地很多人慕名而来,这个大家庭也会经常唱歌给大家听。据说,玛利亚的歌声比演员茱莉·安德鲁丝的歌声还要动听。
直到1956年,崔普家庭合唱团正式解散,玛利亚·冯·崔普(Maria von Trapp)出版了她的第一本书《崔普家庭演唱团》。不久,这本著作改编成了音乐剧,在百老汇上演,并拍成了电影《音乐之声》,随后荣获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十项提名,且获得五项大奖。
影片《音乐之声》,是一部真、善、美的感人故事,是那个年代的音乐历史和经典电影作品。
紧闭的教堂大门 摄影/非洲日落
从萨尔茨堡要塞出来,顺着山间小道右行至要塞的背面,在山顶的山崖绝壁间,有一处非常不起眼的小院,院子很小,没有任何游人光顾,比起萨尔茨堡的其它地方,它更显得安详、宁静。
径直走进小院,推开这扇沉重的大门。暮然之间,影片画面层层叠叠,一 帧帧清晰的扑面而来,突现在眼前。当年,只要这道修道院的大门敞开着,修女玛利亚一定就会冲出小院,奔跑在苍翠的群山田野间,清澈的小溪河谷旁,象云雀一样欢快地歌唱。
修女们生活和修行的地下室 摄影/非洲日落
黑暗阴森的地下室 摄影/非洲日落
这修女们生活和修行的地下室,阴森冰冷,让人不寒而栗。不由得想起,电影《音乐之声》的一开始,会被修女玛利亚第一次出场的画面所感动。那一刻,冲破樊笼的禁锢,抛却了修女的矜持,热情、奔放的玛利亚无拘无束、神采飞扬地旋转着,歌唱着,四周的群山原野,因为有了她和音乐而充满勃勃生气和活力,这明快的色彩,美妙的音乐展现了玛利亚的青春、美丽和对自由的向往,我们的心也随着她的快乐而快乐着。
祈祷的男孩 摄影/非洲日落
大厅里,一位小伙子正埋头祈祷,不知他的情感世界里有了怎样的烦恼?轻轻地走过他的身旁,不敢惊扰。想当年,玛利亚也是这样,默默地坐在这里苦苦祈祷,意图躲避刚刚萌生的爱情,善良的院长循循善诱,让她回到了孩子们的中间,才有了最终美满幸福的结局。
从萨尔茨堡诺恩伯格女修道院走出的修女玛利亚,用善良、炽爱,美妙的音乐点亮了崔普男爵一家生活的希望。
一本小说、一部影片、几曲经典音乐,用祂们的真、善、美,也深深影响了千千万万个读者、影迷和音乐爱好者走过了这半个多世纪。
斯人已去,犹足迹可追。
贴士
该灵感墙已存在
Recommended amazing places just for you
发现更多灵感
3条评论
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