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以它雄浑的气魄和委婉的姿态,蜿蜒而下,滋养着经过的土地和民众。邻水而居的地域,因为有了它的灌溉,才有了千娇百媚的形象;因为有了它的净化,才有了千姿百态的筋骨;因为有了它的挑剔,才生出千回百转的性格。如果说“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江春水向东流”,"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是江河的感情属性,那“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就是江河的励志属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实在是造物主恩赐的独特自然地理。
似乎“水乡”这个词,总是让人联想到江南,吴侬软语娇娘和小桥流水人家,似乎与“西北”这个看似剽悍的名词有点不搭界,然而,中国的版图上,偏偏有这么个地方,它,是北方,地处秦岭巴山,典型的西部山区,它,又是南方,身在秦楚之间,拥有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全程陪伴,这样特别的地方,既有北方雄奇的山川,也有南方韵味的小镇,既有关中口音的软化,也有川府腔调的萌板,安康人的话,从汉滨区走到镇坪县,一路要转很多弯,就像有些姑娘说话,干脆利落,爽快自然,有些姑娘说话,婉转动听,像唱歌一样,总而言之,都是安康的一大亮点。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主要工具,尤其是中国的语言,它的魅力在于,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不同的口音、不同的场景、不同的语气,传达的意思截然不同,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人与人之间的好奇与沟通,才有了不同地域之间的了解与互动,所以,“旅游”这个事情,归根结底,是帮助人们走出家门,与世界交流的工具。
中国的传统节日,就像中国传统文化一样,博大精深,如果你有心的话,一年之内光是不同地方的传统民俗都可以研究几年,素材无比丰富,题材无比广阔,都是一样的 节日,过法总有大小差异,这就是一个国家幅员辽阔的优点,值得深思。
“端午节”,最大的来历是为了纪念屈原老先生,这位老先生忧国忧民,被朝野不容,愤而流浪,一路走,一路回味心酸怅惘的殇国之情,最后,投江自尽,其实我感觉到了后期就已经是抑郁成疾了。
屈大夫是个功力深厚的文化人,当然大家是舍不得他的,所以,在他投江以后,有很多人乘船打捞救助,虽然最终没救成,却因为怀念之情,造就了一个节日“端午节”,至今,端午节成为了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屈原老先生可以慰怀一点了。
龙舟,据说隋炀帝下江南,乘坐的就是龙舟,当然他的派头很大,坐得都是豪华游轮版的龙舟,一路风花雪月,悠哉悠哉。
今天的龙舟,分布于河流密集的地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除了传统的多人划龙舟,还有独龙舟,弯道龙舟,甚至于还有冰上龙舟,凭借现代人的智慧和创意,它应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和传承基础。
汉江,是安康人的母亲河,它水质洁净无污染,被选为南水北调的主要水源,承担着保护与输出的重任,也是安康人世代赖以生存的唯一水源地。
曾经,这里是重要的水运码头,下汉口,这个动词似乎还出现在我儿时的歌谣里,如今,四通八达的交通,让水路不再是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途径,它更多的承载了饮水、灌溉、市容管理以及沿江如画的自然风景主要的亮点,这是安康人的骄傲,也是安康人的自然归属。
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汉江每年都会举办“龙舟节”,今年的开幕式,更是邀请到张嘉译来做点睛的嘉宾,声势十分浩大,节目也是精心编排,引起了轰动。
通常我们看到的龙舟,都大同小异,细长的舟身,和高高扬起的龙头,无不显示出这种流传千年的古老艺术的独特精美,而“众人划桨开大船”的配合与争先恐后的竞技特色,更是让现场的气氛嗨到极致,我们可以想见,龙舟上的运动员是怎样的激情高涨,斗志昂扬,这可能是它得以流传至今的原因之一吧。
我注意到一个不同,那就是别处的龙舟,击鼓的领队多在船头,一帮人跟着节奏,整齐划一地划桨,让窄长的船身像箭一样在水面穿行,速度会越来越快。而安康的龙舟,击鼓的和助威的立在船中,十分醒目,也让人有点不解,这,是什么来历呢?
一年一度的端午,在龙舟节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祥和热闹,而龙舟这种竞技模式,传递给我们的,除了文化习俗的传承以外,还有什么更值得思考的呢?
我有感而发,但愿“抛砖引玉”!
贴士
该灵感墙已存在
Recommended amazing places just for you
发现更多灵感
3条评论
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