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中旬从南边的海岛,飞到北京城,走出机场,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深呼一口气,用力感受一下空气的温度。不够凉,有点小失落。对于一个在四季分明的北方长大的孩子,在只有夏季的海岛上,生活久了,总会奢望感受下四季。听朋友讲,十月的北京,暖几天,又冷几天,天空很蓝,有太阳的时候穿件卫衣就足够了。机场出来的路上,看到路边偶有一两棵树,叶子已经泛黄了,是秋天的样子,记忆中的秋天就是满眼金黄色。又过了几日,吃过晚饭,散步回住处,路上一阵大风吹过,紧忙裹紧衣服,低头快步走起来。一片片黄色的叶子就在脚下,停下抬头看,整棵树挂满了金黄色的叶子,在路灯下,特别漂亮。到了赏秋叶好时候,一年前曾想去潭柘寺看雪景,阴差阳错没能实现,成了心底小小的执念,刚好潭柘寺有很漂亮的帝王银杏树。朋友得知我有这个想法,很贴心的安排了潭柘寺的旅程。
摄影/霏儿
摄影/霏儿
周末的天气很好,天蓝蓝的,阳光正好,郊游的人很多。没有早起的习惯,所以中午才出门,还顺便去了旁边的天门山公园,到达潭柘寺的时候,已经是下午3:00了,门票是55块钱,游人依然很多。到了潭柘寺门口,有很多摊位售卖香火,建议不要买,寺里面有提供免费得香火。如果需要换零钱,可以在门口买瓶水,卖水的阿姨很开心的会帮你换零钱。
摄影/霏儿
摄影/霏儿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
摄影/霏儿
摄影/霏儿
在潭柘寺内的毗卢阁前,矗立着两棵高大的古银杏,其中东侧的一棵高达30多米,干周长达9米,其姿高大挺拔,郁郁葱葱,为唐代所植,距今已有1300多年。相传在清朝,每换一个皇帝此树都要长出一条小干,久之会与老干重合。当然这是迷信的说法,因为银杏树根部滋生出小干,属于它的生长特性,而清乾隆皇帝却就此封这棵古银杏为“帝王树”,同时又封西侧辽代时配植的一棵为“配王树”。
摄影/霏儿
摄影/霏儿
红墙青瓦,配上满是金黄色叶子的银杏树,十分漂亮,满足了我想要满眼金黄色的过秋天的愿望。很喜欢古代建筑的屋檐,每次也会不厌其烦的拍下很多。潭柘寺内还有茶室,若不是时间太晚了,蛮想品茶赏银杏叶,看游客往来。
摄影/霏儿
摄影/霏儿
交通:我们从双井出发,一路往西开,虽说是周末又是郊游旺季,但是一路还是很畅通的。除了潭柘寺停车进出口,因为是双向两车道,特别窄。所以在这里会用上较长时间。
摄影/霏儿
潭柘寺附近还有一个天门山公园,人少,有很多柿子树,红红的柿子挂在枝头,甚是好看的。不赶时间的人,也可以去转一转。
摄影/霏儿
如果不是特定要早十二点之前烧香的话,建议下午两点以后到达,体验更佳。
贴士
该灵感墙已存在
3条评论
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