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泊尔的加德满都,我们参观了两处佛教寺庙,一处是号称世界最大的半圆形佛塔——博达哈大佛塔,一处是据传已有2000年历史的斯瓦扬布拉寺。天公作美,两处都阳光灿烂,万里无云,雪白的塔身,金色的塔顶,五彩缤纷的经幡,映衬在湛蓝的天空下。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到过这两处佛寺后,心中自然而然冒出个想法:一方水土养一方佛。
1.绣着佛眼的书包,很受欢迎
对于佛教的塔,我们并不陌生,在北京城内,可称无数次从北海公园和白塔寺的白塔前经过。在藏传佛教地域,去过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因而对佛塔的形制不说烂熟于心,总可说是习以为常了。
佛塔最初是掩埋佛和僧尼遗体、舍利的圆冢,后来也供奉安置经文、法物等。在象征意味上,佛塔有一整套的涵义,每个组成部分都代表通往圆满之路的某个具体方面。塔基为称作“狮座”的多阶方座或勒脚(底座)。“狮座”上有一个塔状半圆形(用佛教术语应称为覆钵形)拱顶,一个方形佛龛和带有十三层“伞轮”的塔尖及莲花伞状顶饰,再上面是月牙和太阳圆盘及滴焰。
2.佛塔下潜心念佛的人
3.鲜艳的唐卡
来到博达哈大佛塔前,感觉它还是基本遵循着佛塔的形制,但是在各部分比例上做了大胆的夸张处理,主要是把上述那个半圆形拱顶的直径加大了许多,当然方形基座尺寸加大得更多,而方形佛龛部分和带十三层“伞轮”的塔尖部分,并没有加大多少,成了一种小脑袋、大身子的造型,具有超强的视觉冲击力,更添神秘感和神圣感。
4.小脑袋大身子,具有超强视觉冲击力的造型
更勾人魂魄的,是在方形佛龛部分,四个垂直立面画上了四对大眼睛,面向四个方向,代表着无所不见,法力无边的意思。这是我们在国内没有见过的,应该算尼泊尔佛塔的特色,或说是尼泊尔这方水土养育的佛的特色吧?对于真心诚意修身养性的信徒,可以从这眼神中感受佛的怜爱和关照;对于干了坏事的恶人和犯了错误的糊涂人,这眼神中分明传达着惩戒和劝告。直观,生动,不禁让人佩服尼泊尔人的想象力和创意力。应该是这里僧侣、艺术家、工匠们集体智慧的产物。
5.佛塔和佛眼有大有小,但在信徒看来都法力无边
这里的佛寺颇有地球村的感觉。在博达哈大佛塔下,见到一些白皮肤、蓝眼睛的外国人,与本地人并肩而坐,读经、冥想。在斯瓦扬布拉寺一间不大的庙堂外,听到一阵宛若天籁的无伴奏歌声,循声入内,像是一位韩国或日本女子,席地而坐,很用心又很享受地歌唱着。若不是急着去集合,真想多听一会儿。
6.磕头的磕头,读经的读经,方式不同,目的一致
7.不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只要心诚,想必佛会一视同仁
旅行社发的行程资料中介绍,在斯瓦扬布拉寺,僧侣们养着很多猴子,因此该庙又被称为“猴庙”。尼泊尔导游笑果,多次对这个说法郑重予以纠正:“不是‘猴庙’,是‘有猴子的庙’”。
8.斯瓦扬布拉寺的佛眼
9.圆基座上黄色的应是佛教法器金刚杵
起初,团友们听着他像说绕口令,都笑了,再细想想,感觉他说的有道理。佛寺,意思是供奉佛的寺庙,关公庙,应是供奉关公的寺庙,以此类推,猴庙应是供奉猴子的寺庙。而这里是佛教寺庙,供奉的是佛陀而不是猴神。纠正得非常对!我们说着母语,还出低级错误,人家没出国门学的中文,能达到这样的理解和表达程度,让我们汗颜啊!
10.不知是何方修行者
80后尼泊尔小伙笑果,30出头的年纪,1米75左右修长的身材,永远带着迷人的微笑,说话做事极有耐心,穿时尚品牌North face的冲锋衣(不过很朴实地告诉我们,那是仿冒产品,便宜),职业是导游兼瑜伽教练。学识也很不错,一路上听他讲了许多,有对佛教教义的理解,有对人生的感悟。比如,“人生总有各种不完美、不如意,不管你接受不接受,它都是客观存在,所以,要学会接受”。“人离不开朋友,需要合作,否则无法生存”。“每个人是个小我,整个世界、宇宙是个大我。瑜伽是联系小我与大我的桥梁。修持就是使小我与大我沟通直至融合”。“无欲无求就是‘涅槃’”。
11.尼泊尔小伙笑果,永远带着迷人的微笑
让我大跌眼镜的是,一问笑果,他本人信奉的不是佛教而是印度教!奥,想起来了,他在解说中多次提到,在他们这儿,“两种宗教是混在一起的”,也就是有许多融合。的确,在斯瓦扬布拉寺,我们见到了好像是印度教的塔、印度教的石刻,甚至在庙堂内,看到佛的大眼睛和似乎是印度教的神灵被一起供奉。
12.走累了歇脚的信徒
笑果长着一双很特别的眼睛,怎么看都觉得与佛塔上佛的眼神有几分相似。不对,说反了,有谁真见过佛?佛塔上佛的眼睛一定是照着尼泊尔人的眼睛画出来的——呵,一方水土养一方佛!
13.小伙的眼神与佛的眼神颇有几分相似
14.斯瓦扬布拉寺建在高地上,是俯瞰加德满都的最佳地点
贴士
该灵感墙已存在
Recommended amazing places just for you
发现更多灵感
3条评论
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