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滩古镇 是这次旅程中真心喜欢的一个地方,也许因为一走进古镇,就看到很多在这里写生的画者,而它正好牵动从前我们那些写生的时光,我们用这些时光来享受了青春,坐在房顶的瓦片上对歌,敢爱敢恨,敢哭敢笑......
我想这也是旅行的意义和收获之一。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著名艺术家吴冠中先生,他曾来长江沿线考察绘画,从 涪陵 逆江而上,偶然间发现了这古色古香的江边小镇,于是就在此停留了半个月,创作了两幅画《老街》和《乌江人家》。
“龚滩是唐街,是宋城,是爷爷奶奶的家”。这是吴冠中老先生对龚滩的印象和感受。
走在古镇里,会发现有很多的花和很多的树。其中最多的是椿树、梓树,这是因为“椿”谐音春天的春,梓谐音子有吉祥的意思,也代表了,春常在子孙旺。所以,土家人喜欢栽种椿树、梓树。而且,土家吊脚楼使用的木料最多的就是这两种树。
有这么一句话:乌江两岸山连山,乌江水中滩连滩。在当时,乌江水流湍急,滩多河窄,大船过不了,只有靠小船进行货运,但当时船只的马力不足,只有靠人力进行拉运,因此促生了纤夫这个职业。于是这里有一条路就叫纤夫路。
在当时,这段路上聚集了很多纤夫。人们常说纤夫是在血盆子里找饭吃,足以可见这里面饱含了多少心酸血泪史。现在还可以看到每家墙上挂着的纤绳,这不是普通的麻绳,这是用乌江岸边的 阳山 竹编制而成的,用 阳山 竹编制纤绳过程也是比较复杂的,首先把竹子花成竹丝编制成绳,然后在锅里面煮,煮熟之后再用桐油浸泡,最后晾干,这样做出来的纤绳既有韧劲又耐磨。纤夫们在拉纤的时候,都是赤裸着身体,背负纤绳,手脚并用,喊着号子,拼着全力,拉着货船前行。他们极其艰难地行走在乌江两岸,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赤脚硬生生地在乌江两岸踩出一条条纤道。那悲壮的纤夫号子至今任在乌江峡谷久久地回荡。如今,纤夫这一职业已退出历史舞台,古镇居民忆苦思甜,感叹现在生活来之不易的同时,更加珍惜着每一天。
这里有一个关于冉家院子的故事。它是由冉三爷土司修建的,由至今已有百多年的历史,现在是冉氏后代居住使用。相传,南宋 绍兴 元年(1131年), 酉阳 龚滩爆发金头和尚农民起义,冉家人冉守忠因镇压农民起义有功,南宋朝廷授冉守忠御前兵马使,任 酉阳 知州,开始实行羁縻制,土官世袭制。
至元二十年(1283年), 酉阳 爆发“九溪十八洞”蛮民起义,封建王朝为稳定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以夷治夷”的政策,在 酉阳 实行土司制,改 酉阳 羁縻州为 酉阳 宣慰司,冉守忠第8代嫡孙冉载朝为宣慰使,土司嫡 长子 世袭。从此, 酉阳 作为武陵山区3大土司之一,历时420年,冉氏土司世袭20代。清雍正十三年(1734年),中央王朝在 酉阳 实行“改土归流”,恢复 酉阳 州实行“流官”制, 酉阳 土司制宣告结束。
关于 龚滩古镇 的传奇和故事还有太多太多,都隐藏在我们不经意路过的吊脚楼,走过的青石板里。
200多个古朴幽静的四合院、50多座形态各异的吊脚楼、独具地方特色,这也是国内保存完好且颇具规模的明清建筑群。
一首歌谣唱出了对这里的所有情愫:
轻舟慢,乌江长,
一叶飘渡过画廊
吊脚楼旁雾茫茫
转角店中苦荞香
悠扬的木叶吹起来哟
多情的土家人爱歌唱
啊,千年的龚滩
古老的歌谣,幸福的地方
石板街、老院墙,一梦回首情悠长
桥重桥边房叠房
女楼上哭嫁娘
欢乐的摆手跳起来哟
好客的土家人把歌唱
啊,千年的龚滩,
梦中的港湾,心灵的故乡
贴士
该灵感墙已存在
Recommended amazing places just for you
发现更多灵感
3条评论
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