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生从未见过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看见这里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 ——约瑟夫·洛克
扎尕那的位置处于甘南的迭部县,迭部县南侧与四川的若尔盖县接壤。 从若尔盖到迭部,就是从广袤大草原到高山深谷的快速切换。眨眼之间,地貌已是天壤之别。这与迭部县的地理位置有关。迭部县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带,青藏高原的昆仑山脉与黄土高原秦岭山脉在这里汇合,同时,这里也是中国地势三级阶梯中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交界地带。板块挤压产生的地理褶皱,造就了这里山大沟深、地势险要的魔幻之境。迭部县处于东南季风气候向西北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季风气候特点突出,使此地动植物种类分布十分密集。上世纪20年代,哈佛大学博物学家、《国家地理》撰稿人约瑟夫·洛克在这里采集了大量的植物样本带回了西方,现在波士顿南部的阿诺德植物园里,就有很多植物是这个时期洛克带回去的样本。
从迭部县城向西北行驶28公里,就是扎尕那。蜿蜒的山路穿过一道由左右两座石山天然形成的石门,眼前豁然开朗,活生生的画卷在面前徐徐展开,层层叠叠的藏式村落环抱在刀砍斧剁般的群峰中,片片屋檐轮廓清晰的盘旋在山坡之上。若尔盖大草原平面的绿色在这里变成了3D立体影像。扎尕那是由四个村寨组成,按山势从低到高依次为东哇村、业日村、达日村、代巴村,村子的房屋大部分还保持着原生态的木板楼。这里的居民以藏族为主,据称是吐蕃第三十二朝顺赞干布的后裔。在村庄里发发呆、溜溜弯,或许是打发时光的好选择,但这种浮光掠影的旅行绝对无法领略扎尕那风光最精华的那一面。
从扎尕那出发,从景区牌坊进入洮叠古道,溯溪而上,首先会看到一堵石门,名为“一线天”。藏着甘南地区最奇幻险峻的风景。进入石门,就进入了幽深的峡谷地带,道路两旁悬崖峭壁对峙耸立,这是一条亿万年地壳运动中地壳断裂、流水切割造就而成的V型峡谷。涅甘达娃神山,悬崖峭壁中最高的那一座石山。当地传说中,涅甘达娃神很久以前路过这里,见群山层叠,阻碍道路,就用手指摁了一下,洪荒之力使得此处山崩石倾,出现了扎尕那这片开阔的地方。而这座石灰岩质的高山,就是涅甘达娃神的宫殿。山顶的石头造型颇似人物席地而坐、捧书读经,在当地人眼中,这就是涅甘达娃神的形象。
沿路向上,是一片开阔的谷地,名为“包那西牧场”,一路上近在咫尺的巨大岩壁形成的压迫感转而被开阔的畅快所代替。牦牛和马斑斑点点散落在草甸上,印证了这里的天然牧场身份,生灵自由,散漫无拘。四周,山体锋锐,依稀只挂得住点点残雪。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垭口,巨大的石灰岩山体鳞次栉比铺展开来,人行其中,顿显渺小。山体的石灰岩受千万年水蚀、风蚀,加上受热不均热胀冷缩的崩裂,形成了犬牙交错、面目狰狞的形象。如果运气好,还能够看到动物界的攀岩高手——岩羊出没。岩羊是极其珍贵的野生濒危物种,属于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它们常年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高山裸岩、高山草甸之中,具有极高的攀岩技术,可以在绝壁、高山峭壁上自由跳跃,加之其警觉性非常高,难以接近,被称为“岩壁上的精灵”。
从河谷中环视,山体上段是寸草不生的石灰岩山体,下段却是绿意盎然的植被,荒芜与生机和谐并存。从觉布沟冬才营地翻过两道垭口,一堵灰黑色的屏障横在眼前,石壁直插云天,壁立千仞,这是磅礴的地理景观,标志着已进入迭山的核心区。
迭山,位于岷迭山系(岷山—迭山),属广义秦岭西段,巨大的岩石山体形成一道巨大的天然屏障,阻隔南北,成为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峡谷也在这里从河流侵蚀形成的V型峡谷变为冰川侵蚀形成的U型峡谷。
在垭口上,可以眺望迭山的主峰——措美峰,海拔4820米,也是广义秦岭范围的最高峰。一直以来,大家以为秦岭的最高峰是海拔3771.2米的太白山主峰拔仙台,但如果把西秦岭纳入统计范围,则最高峰应为措美峰。
圣洁的白塔、藏红的木架、金色的寺顶、色彩斑斓的走廊、和善虔诚的喇嘛……藏传佛寺的异域风情在扎尕那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静谧神圣。 每到早晨,当晨光点亮了山峦,山雾缭绕之间,拉桑寺的金顶熠熠生辉,是扎尕那每日最令人向往的美景。
贴士
该灵感墙已存在
Recommended amazing places just for you
发现更多灵感
3条评论
0/140